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一) 选题目的第8页
  (二) 选题意义第8-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4页
  (一) 西方理论界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国内学者研究状况第12-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及价值第16-24页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第16-18页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延伸第16-17页
  (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内涵第17-18页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第18-21页
  (一) 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第18-19页
  (二) 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第19-20页
  (三) 鲜明的中国特色民主模式第20页
  (四) 坚实的政治制度构建基础第20-21页
 三、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殊价值第21-24页
  (一) 有利于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发挥监督职能第21-22页
  (二) 有利于完善政府决策协商民主机制,促进决策科学性第22页
  (三) 有利于汲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培育新公民精神第22页
  (四) 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创建和谐政治第22-24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渊源及现实依据第24-31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协商民主思想第24-27页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社会制度依据第27-28页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实践依据第28-31页
  (一) 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28-29页
  (二) 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要功能第29-31页
  (三)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第31页
第三章 社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形式第31-36页
 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协商民主第32-34页
  (一) 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第32-33页
  (二) 党际协商民主第33页
  (三)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阶层及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协商第33-34页
 二、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体的协商民主第34页
 三、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协商民主第34-36页
第四章 当前中国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36-44页
 一、当前中国协商民主中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一) 协商民主制度发展尚不完善第36-37页
  (二) 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职能权利不明确第37页
  (三) 协商民主实施过程中缺乏充分民主第37-39页
 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对策第39-44页
  (一) 健全制度保障第39-40页
  (二) 激发参与者积极性第40-42页
  (三) 促进协商民主建设的步伐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南藏族自治州就业的性别差异分析
下一篇:民国时期拉卜楞地区民族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