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共的政坛角色转换及其对中日关系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立意上的创新 | 第18页 |
·视角上的创新 | 第18页 |
·文献运用上的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日共的成立及早期的政坛活动 | 第19-29页 |
·日共的成立 | 第19-23页 |
·日共成立的条件 | 第19-21页 |
·日共成立的纲领 | 第21-23页 |
·日共早期的政坛活动及主要特征 | 第23-29页 |
·日共早期的政坛活动 | 第23-25页 |
·日共政坛活动的主要特征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日共在日本政坛的角色转换 | 第29-49页 |
·从非法政党到合法政党 | 第29-34页 |
·战前非法身份贯穿始终 | 第29-31页 |
·战后合法身份参与政治 | 第31-34页 |
·从体制的冲击者到体制的建设人 | 第34-42页 |
·“五五年体制”下的体制冲击者 | 第34-38页 |
·苏东剧变后的体制建设人 | 第38-42页 |
·从革命党到改良党 | 第42-49页 |
·戮力革命争取政权 | 第42-46页 |
·积极参政希冀改良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日共政坛角色转换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49-73页 |
·角色转换对中日邦交的影响 | 第49-57页 |
·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直接参与到间接策应 | 第49-53页 |
·钓鱼列岛主权:从主张中国所有到主张日本所有 | 第53-57页 |
·角色转换对中日党际交流的影响 | 第57-65页 |
·与中共的关系:从亲密战友到友好朋友 | 第57-61页 |
·革命模式:从直接师法中共到参照自主探索 | 第61-65页 |
·影响下处理中日关系的启示 | 第65-73页 |
·在维护东亚地区和平的事务中继续积极合作 | 第65-66页 |
·在钓鱼列岛权属中国的前提下协商化解分歧 | 第66-69页 |
·在坚守共产主义旗帜下加强两党的合作交流 | 第69-70页 |
·在独立自主探索革命模式的基础上相互策进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 第78页 |
参与课题 | 第78页 |
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