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40页 |
第一节 超分子化学概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基于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与分子组装 | 第14-32页 |
·环糊精概述 | 第14-15页 |
·环糊精为受体的分子识别 | 第15-20页 |
·环糊精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 第20-32页 |
第三节 卟啉-酞菁共轭体的超分子体系 | 第32-39页 |
·卟啉、酞菁简介 | 第32-33页 |
·基于卟啉、酞菁的共轭结构及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 第33-39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选题及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第二章 一种具有预组织π电子笼的一维线状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 | 第40-5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以及主客体分子结构示意 | 第42页 |
·主体化合物的合成 | 第42-45页 |
·Capturing fullerenes by the assembly 1·2 in water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线状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形貌特征 | 第46-49页 |
·组装体1·2由卩卜琳到酞菁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ERT) | 第49-52页 |
·组装体1·2在水中对C60的捕获 | 第52-5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基于环糊精的正交多级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光控可逆自组装行为 | 第58-72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59-63页 |
·药品与试剂处理 | 第59-60页 |
·仪器设备 | 第60页 |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 第60-6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球形状组装体的构筑及表征 | 第63-68页 |
·纳米球的光控过程研究 | 第68-7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超分子管道状纳米反应器 | 第72-8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73-76页 |
·试剂及样品 | 第73页 |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 第73-75页 |
·Pd~(2+)负载有机纳米管PdNT的制备 | 第75-76页 |
·Pd@NT对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旳催化过程 | 第76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有机纳米管的构筑及表征 | 第76-82页 |
·Pd@NT对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催化 | 第82-8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有机纳米管在金属纳米线的构筑中的模板作用 | 第88-96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88-89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89-91页 |
·试剂及样品处理 | 第89页 |
·实验仪器 | 第89-90页 |
·实验操作部分 | 第90-91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91-95页 |
·银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 | 第91-93页 |
·基于银纳米线的SERS基底 | 第93-9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