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40页 |
1、卵子发生和卵泡发育 | 第13-18页 |
·卵子与卵泡的发生 | 第13-16页 |
·卵子发生中的甲基化 | 第16-17页 |
·线粒体在卵子发生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2、VDAC研究概况 | 第18-32页 |
·VDAC基因的鉴定 | 第19-23页 |
·哺乳动物中的VDAC | 第23-29页 |
·VDAC敲除小鼠 | 第29-31页 |
·VDAC2在线粒体中的作用 | 第31-32页 |
3、细胞自噬 | 第32-38页 |
·细胞自噬 | 第32-34页 |
·线粒体自噬 | 第34-37页 |
·线粒体自噬与疾病 | 第37-38页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VDAC2在小鼠出生后卵巢中的表达模式 | 第40-52页 |
1、引言 | 第40-41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小鼠出生后不同时期卵巢总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小鼠出生后不同时期卵巢cDNA的获取 | 第42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42-43页 |
·卵巢蛋白的提取 | 第43-44页 |
·Western blot对小鼠出生后各个时期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 | 第44-45页 |
·小鼠出生后各个时期的小鼠卵巢组织免疫荧光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50页 |
·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小鼠卵巢VDAC2 mRNA定量分析 | 第45-46页 |
·出生后不同时间小鼠卵巢VDAC2蛋白定量分析 | 第46-47页 |
·VDAC2在出生后不同时间小鼠卵巢中的免疫荧光分析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VDAC2在出生后小鼠不同时期卵巢中的表达水平 | 第50-51页 |
·VDAC2在出生后小鼠不同时期卵巢中的表达部位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小鼠VDAC2基因启动子转录调控分析 | 第52-91页 |
1 引言 | 第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66页 |
·小鼠DNA的提取 | 第52-53页 |
·启动子报告载体的构建 | 第53-55页 |
·细胞培养与细胞转染 | 第55-56页 |
·荧光素酶的测定 | 第56页 |
·突变载体的构建 | 第56-58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58-60页 |
·凝胶阻滞实验 | 第60-63页 |
·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的分离 | 第63-64页 |
·亚硫酸氢钠处理DNA | 第64页 |
·PCR扩增VDAC2甲基化岛及分析 | 第64-66页 |
3 结果 | 第66-86页 |
·核心启动子的预测 | 第66页 |
·VDAC2基因启动子各个截断报告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 第66-67页 |
·VDAC2核心启动子的鉴定 | 第67-68页 |
·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的预测 | 第68-69页 |
·VDAC2基因关键转录位点突变分析 | 第69-70页 |
·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与VDAC2启动子共转染 | 第70-77页 |
·各个转录因子对内源VDAC2转录的调控 | 第77-78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78-79页 |
·蛋白质凝胶阻滞实验 | 第79-83页 |
·核心启动子在出生后小鼠不同时期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甲基化 | 第83-86页 |
4 讨论 | 第86-91页 |
·小鼠VDAC2基因的核心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39bp~-272bp区域 | 第86页 |
·小鼠VDAC2基因核心启动子重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GATA框及MBS位点 | 第86-87页 |
·GATA1以及B-Myb蛋白调控小鼠VDAC2基因转录调控 | 第87-89页 |
·VDAC2基因核心启动子在出生后不同时期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甲基化模式 | 第89-91页 |
第四章 VDAC2参与细胞自噬 | 第91-106页 |
1、引言 | 第91-92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92-93页 |
·细胞培养与细胞转染 | 第92页 |
·细胞免疫荧光 | 第92页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92页 |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92页 |
·细胞内共定位实验 | 第92-93页 |
·载体的构建 | 第93页 |
·稳定转染细胞系的构建 | 第93页 |
3 结果 | 第93-103页 |
·细胞缺失VDAC2导致自噬发生提前 | 第93-97页 |
·LC3B与VDAC2在细胞内的荧光共定位 | 第97页 |
·与VDAC2直接互作的自噬蛋白的鉴定 | 第97-103页 |
4 讨论 | 第103-106页 |
·VDAC2的缺失可以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 | 第103-104页 |
·VDAC2与LC3在细胞内的荧光共定位 | 第104页 |
·VDAC2直接相互作用的自噬蛋白 | 第104-106页 |
研究总结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6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26-12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