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皮:建构与表达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课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建筑表皮 | 第15-16页 |
·建构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建筑表皮 | 第21-35页 |
·建筑表皮的历史演变 | 第21-24页 |
·工业革命之前——结构的游戏 | 第21-22页 |
·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功能为主导 | 第22-23页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表皮的繁荣 | 第23-24页 |
·建筑表皮的属性 | 第24-28页 |
·功能属性 | 第24-27页 |
·视觉属性 | 第27-28页 |
·社会属性 | 第28页 |
·建构理论对建筑表皮的意义 | 第28-31页 |
·建构的建筑表皮 | 第28-31页 |
·逻辑性的建造与表现 | 第31页 |
·影响建筑表皮的因素 | 第31-34页 |
·材料语言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 第31-32页 |
·技术语言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 第32-33页 |
·意识形态对建筑表皮的影响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材料语言对建筑表皮的诠释 | 第35-55页 |
·材料的概述 | 第35-36页 |
·形 | 第36-43页 |
·表皮整体形态的多样性 | 第37-40页 |
·表皮细部形态的精致性 | 第40-43页 |
·色 | 第43-48页 |
·自然色——色彩的真实性 | 第44-45页 |
·设计色——色彩的自由性 | 第45-47页 |
·技术色——色彩的变换性 | 第47-48页 |
·质 | 第48-54页 |
·肌理的塑造 | 第48-51页 |
·质感的表达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技术语言对建筑表皮的演绎 | 第55-71页 |
·技术的概述 | 第55-57页 |
·低技术的重生 | 第57-61页 |
·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技术特征 | 第58-61页 |
·应用意义 | 第61页 |
·高技术的创新 | 第61-67页 |
·基本概念 | 第61-62页 |
·技术特征 | 第62-66页 |
·应用意义 | 第66-67页 |
·适宜技术的选择 | 第67-70页 |
·基本概念 | 第67-68页 |
·技术特征 | 第68-69页 |
·应用意义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建筑表皮的综合表现与趋向 | 第71-84页 |
·极简主义的纯净诱惑 | 第71-74页 |
·形的极简 | 第72-73页 |
·轻的极致 | 第73-74页 |
·地域主义的朴素情节 | 第74-76页 |
·解构主义的数字重构 | 第76-80页 |
·边界模糊 | 第77-78页 |
·界面破碎 | 第78-79页 |
·形体流动 | 第79页 |
·高技倾向 | 第79-80页 |
·建筑表皮的发展 | 第80-83页 |
·注重表皮的材料以及建造技术的表现 | 第80-81页 |
·图像化、信息化的建筑表皮 | 第81-82页 |
·积极调节的建筑表皮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南京江宁区周岗中小学建筑设计 | 第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