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煤炭企业转型是必然的第9-10页
     ·选择低碳化道路的必然性第10-11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外对企业转型的研究第11-12页
     ·国内外对低碳的研究第12-13页
     ·对煤炭企业转型的研究第13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5页
     ·论文研究思路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第16-20页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第16-18页
     ·低碳经济的概念第16页
     ·低碳经济产生的基础第16-17页
     ·低碳经济的特征第17-18页
   ·低碳技术概念第18页
   ·企业低碳转型的概念第18-20页
第三章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动力机制第20-31页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的内部动力第20-22页
     ·企业目标第20-21页
     ·企业家的低碳意识第21页
     ·收益预期第21页
     ·企业低碳能力第21-22页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的外部动力第22-25页
     ·环境需要与资源有限性第22-23页
     ·政府引导与市场作用第23-24页
     ·产业变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第24页
     ·煤炭企业发展需要第24-25页
   ·煤炭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第25-28页
   ·完善低碳化转型动力机制的对策第28-30页
     ·建立企业低碳化转型的意识培养机制第28-29页
     ·构建发展低碳产业的政策机制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的实施模式第31-45页
   ·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第31-33页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第31-32页
     ·低碳经济模式第32-33页
   ·国外低碳化模式第33-38页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第33-34页
     ·杜邦化学公司模式第34-35页
     ·日本低碳经济模式第35-37页
     ·国外其他企业发展低碳的实践第37-38页
   ·国外发展低碳化实践的经验与启示第38-44页
     ·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第38-40页
     ·区域层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第40-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的评价体系第45-5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5-47页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第45页
     ·系统优化原则第45-46页
     ·层次性与区域性原则第46页
     ·通用可比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第46-47页
     ·动态导向原则第47页
     ·效率与效益性原则第47页
   ·煤炭开采发展循环经济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第47-54页
     ·层析分析法第47-50页
     ·多层模糊评价第50-51页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化指标的设立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实证研究第55-64页
   ·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介第55-56页
   ·淄矿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第56-58页
     ·淄矿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历程第56页
     ·淄矿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第56-58页
   ·对淄矿集团分层模糊综合评价第58-63页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第58-60页
     ·计算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第60-61页
     ·确定因素隶属度第61页
     ·进行分层模糊综合评价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的保障对策第64-67页
   ·加强立法,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第64页
   ·制定推动煤炭企业低碳化的政策第64-65页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第65页
   ·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机制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研究总结第67-68页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75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荒”缓解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