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9-10页 |
·遗传多样性概念 | 第9-10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0-17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0-11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1页 |
·生化标记 | 第11-12页 |
·分子标记 | 第12-17页 |
·RFLP | 第14页 |
·AFLP | 第14-15页 |
·BAPD | 第15-16页 |
·SSR | 第16页 |
·ISSR | 第16-17页 |
·SNP | 第17页 |
·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 | 第17页 |
·太行菊及其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太行菊形态特征 | 第18页 |
·分布与生境 | 第18页 |
·太行菊的细胞学研究 | 第18页 |
·太行菊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 第18-19页 |
·太行菊孢粉学研究 | 第19页 |
·太行菊组织培养研究 | 第19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材料 | 第22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筛选及优化 | 第23-24页 |
·DNA检测及稀释 | 第24页 |
·DNA浓度检测和DNA稀释 | 第24页 |
·DNA适用性检测 | 第24页 |
·ISSR引物蹄选 | 第24-25页 |
·群体样品的ISSR检测 | 第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8页 |
·带的记录和0-1矩阵的建立 | 第25页 |
·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检验(Manteltest) | 第26页 |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 第26-27页 |
·群体遗传关系的聚类及分子变异分析(AMOVA) | 第27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DNA提取方法筛选结果 | 第28页 |
·ISSR筛选结果 | 第28-31页 |
·DNA模板适用性检测 | 第28-29页 |
·ISSR引物筛选结果 | 第29-31页 |
·太行菊的遗传多样性 | 第31-41页 |
·太行菊的遗传多样性 | 第31-34页 |
·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性 | 第34-35页 |
·太行菊群体间关系 | 第35-40页 |
·UPGMA聚类结果 | 第35-36页 |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简称PCA) | 第36页 |
·Mantel检验 | 第36-38页 |
·K值确定 | 第38-40页 |
·太行菊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44页 |
·DNA的提取方法 | 第41页 |
·太行菊的遗传多样性 | 第41-42页 |
·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 第42页 |
·太行菊的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 | 第42-43页 |
·太行菊保护措施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ABSTRACT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