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明朝惩贪法律机制的现实意义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8-9页
 二、本论文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第9-11页
 三、理论框架第11-12页
第一章 明朝惩贪法律机制的背景因素及法制内容第12-25页
 第一节 背景因素分析第12-15页
  一、政治因素:稳定政权以抵御外侵平息内乱第12-13页
  二、经济因素: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性第13页
  三、出身因素:朱元璋的社会底层身份与经历第13-14页
  四、现实因素:贪污腐败泛滥第14-15页
 第二节 法律法规考察第15-19页
  一、《大明律》第15-17页
  二、明《大诰》第17-18页
  三、条例第18页
  四、《大明会典》第18-19页
 第三节 监察制度考究第19-24页
  一、明朝的惩贪监察思想第19-20页
  二、明朝监察制度的构建第20-22页
  三、明朝惩贪的特殊监察机构第22页
  四、明朝惩贪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明朝惩贪法律机制的当代借鉴第25-36页
 第一节 遏制贪腐以法为基第25-29页
  一、维护权威:明朝惩贪法制的正面价值第25-26页
  二、有法可依:完善我国反贪腐法制第26-28页
  三、有法必依:实现反贪腐司法实践的正义性第28-29页
 第二节 惩治贪官适法平等第29-31页
  一、适法平等:明朝惩贪法制的平等适用第29-30页
  二、法治价值:惩贪人人平等原则在当代中国适用的必要性第30页
  三、司法实践:平等原则在惩贪腐中切实贯彻的路径第30-31页
 第三节 注重监督警示宣传第31-35页
  一、教化监督:明朝在惩贪过程中的预防辅助措施第32-33页
  二、廉政教育:我国预防贪腐的重要手段第33-34页
  三、监督机制:民众监督与反贪监督机制完善的途径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明朝惩贪法律机制的历史反思第36-52页
 第一节 规范权力制约为本第36-40页
  一、权力失控:明朝惩贪效果不佳的根源第36-37页
  二、控权缺陷:我国贪腐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第37-39页
  三、加强控权:实现我国权力的有效规范第39-40页
 第二节 宽严相济用刑持平第40-43页
  一、用刑过酷:明朝酷刑的适用造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离心离德第40-41页
  二、宽严相济:我国反贪腐机制应坚持用刑持平第41-42页
  三、刑事法治:以刑法为基础建立反贪腐的长效机制第42-43页
 第三节 重视证据伸张正义第43-48页
  一、程序缺失:明朝惩贪轻视证据造成冤案第43-44页
  二、不枉不纵:我国在反贪腐过程中应强调以证据为依据第44-46页
  三、完善制度:我国应确立合理的证据规则第46-48页
 第四节 提高工资调整薪酬第48-51页
  一、薪俸过低:助长了明朝贪腐之风的蔓延第48-49页
  二、薪酬弊端: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9-50页
  三、薪酬调整:完善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刑事法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问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