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刑事法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二、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三、 框架结构 | 第9-10页 |
第一章 唐代刑事法制内容考察 | 第10-26页 |
第一节 唐代刑事立法概述 | 第10-15页 |
一、 律之历史沿革及唐代之律 | 第10-11页 |
二、 唐代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11-13页 |
三、 《唐律疏议》及刑事法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唐律中的罪与罚 | 第15-21页 |
一、 《名例》中的罪与罚 | 第15-18页 |
二、 其他篇章中的罪与罚 | 第18-21页 |
第三节 唐代刑事法制中的诉讼制度 | 第21-25页 |
一、 “一准乎礼”与唐代诉讼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二、 唐代富有时代特色的审理制度 | 第22-23页 |
三、 严格的判决与执行制度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唐代刑事法制的运行实践 | 第26-39页 |
第一节 等级特权法制的司法体现 | 第26-29页 |
一、 不同等级不同罚在立法中的体现 | 第26-27页 |
二、 不同等级不同罚在司法中的体现 | 第27-28页 |
三、 等级特权在司法中运行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八议”制度在司法中的运作 | 第29-32页 |
一、 唐代“八议”的适用对象 | 第29页 |
二、 “八议”在唐代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 第29-31页 |
三、 是否适用“八议”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礼法冲突案件的司法处理 | 第32-35页 |
一、 礼法思想在唐代刑事法制中的体现 | 第32页 |
二、 礼法冲突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解决 | 第32-34页 |
三、 礼法冲突时选择的标准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约法慎刑思想的贯彻落实 | 第35-38页 |
一、 唐代的慎刑思想 | 第35-36页 |
二、 唐代约法慎刑思想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 第36-37页 |
三、 司法实践中对慎刑的保障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唐代刑事法制评析 | 第39-50页 |
第一节 唐代刑事法制的特点和社会效果 | 第39-43页 |
一、 刑事立法的特点 | 第39-41页 |
二、 刑事司法的特点 | 第41-42页 |
三、 刑事法制的社会效果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对后世封建刑事法制及东亚邻国的影响 | 第43-46页 |
一、 唐代刑法对后世封建法律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二、 唐代刑事法制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刑事法制的借鉴意义 | 第46-49页 |
一、 慎刑思想:对犯罪人生命自由的珍视 | 第46-47页 |
二、 保辜制度: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 | 第47-48页 |
三、 “亲亲相隐”:对血缘亲情的关注与保护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