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改性颗粒修复材料及其对铅锌污染土壤的原位稳定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引言 | 第13页 |
·赤泥的处置与危害 | 第13-14页 |
·赤泥的利用现状 | 第14-22页 |
·赤泥用于水泥生产 | 第14-15页 |
·利用赤泥胶凝性能作建材的研究 | 第15-16页 |
·赤泥作新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从赤泥中回收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赤泥在工业污染治理中的综合应用 | 第18-20页 |
·赤泥在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简介 | 第22-23页 |
·改良材料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稳定化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赤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及发展 | 第26-27页 |
·赤泥单独使用或与无机改良剂的联合使用 | 第26页 |
·赤泥与堆肥的联合使用 | 第26-27页 |
·施用赤泥对生物吸收重金属的抑制 | 第27页 |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37页 |
·赤泥原料 | 第29-30页 |
·供试土壤和作物 | 第30-31页 |
·供试土壤 | 第30-31页 |
·供试作物 | 第3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32-34页 |
·造粒辅料和实验试剂 | 第32-34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4页 |
·样品检测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构形貌分析 | 第35页 |
·比表面积测试 | 第35页 |
·凝结时间和流动度测定 | 第35页 |
·粒度与粉碎率分析 | 第35页 |
·pH值、Zeta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 | 第35页 |
·磷含量检测 | 第35页 |
·重金属提取及检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赤泥的胶凝改性研究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赤泥原料的胶凝性能 | 第38-39页 |
·外加胶凝材料对赤泥凝结的影响 | 第39-42页 |
·外加胶凝材料的物化性质 | 第39-40页 |
·外加胶凝材料对赤泥的促凝作用 | 第40-42页 |
·外加胶凝材料的配比 | 第42页 |
·水灰比对赤泥混合料的影响 | 第42-43页 |
·赤泥胶凝性能的物理-化学改性 | 第43-45页 |
·粉磨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低温煅烧改性对凝结的影响 | 第44-45页 |
·外加调节剂对凝结的影响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赤泥基颗粒修复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7-68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造粒研究 | 第47-48页 |
·污染土壤修复实验 | 第48页 |
·造粒方法选择 | 第48-53页 |
·两种造粒方式下的颗粒制备及性质 | 第48-51页 |
·造粒转速对颗粒成型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两种造粒方式制备颗粒的工艺比较 | 第52-53页 |
·造粒胶凝材料的配比 | 第53-60页 |
·胶凝材料配比对颗粒制备的影响 | 第53-58页 |
·制备颗粒的筛选 | 第58-60页 |
·利用辅助材料和表面活性剂改良造粒 | 第60-65页 |
·辅助材料和表面活性剂 | 第60-61页 |
·颗粒制备及性质 | 第61-63页 |
·辅助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的造粒改良探讨 | 第63-64页 |
·改良颗粒用于土壤修复的效果比较 | 第64-65页 |
·联合改良制备赤泥颗粒及其性质 | 第65-67页 |
·联合改良赤泥基颗粒的性质比较 | 第65-66页 |
·改良赤泥基颗粒L3的性质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赤泥颗粒对铅锌污染土壤的原位稳定化 | 第68-96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 | 第68-70页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实验设计 | 第69-70页 |
·赤泥颗粒对模拟污染土的原位稳定化修复 | 第70-81页 |
·赤泥颗粒与赤泥原料的修复应用比较 | 第70-71页 |
·修复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71-73页 |
·不同施用量下赤泥颗粒对土壤的修复 | 第73-78页 |
·高施用量下赤泥颗粒的修复应用特点 | 第78-79页 |
·对不同浓度铅污染土的稳定化 | 第79-81页 |
·赤泥颗粒对矿区污染上的原位稳定化修复 | 第81-91页 |
·矿区土壤中铅锌的形态转化 | 第81-82页 |
·对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铅锌的钝化 | 第82-84页 |
·促进向残渣态铅锌的转化 | 第84-85页 |
·赤泥颗粒用量对矿区污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85-86页 |
·施用赤泥颗粒对韭菜吸收重金属的抑制 | 第86-87页 |
·在水旱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赤泥颗粒的比较 | 第87-91页 |
·赤泥颗粒对土壤中铅锌稳定化作用及优势讨论 | 第91-95页 |
·赤泥类材料影响重金属稳定化的机制 | 第91-94页 |
·赤泥颗粒对铅稳定化的修复优势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赤泥—磷复合颗粒的制备及修复应用 | 第96-126页 |
·引言 | 第96页 |
·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 | 第96-99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8页 |
·实验内容设计 | 第98-99页 |
·赤泥-磷复合颗粒的造粒研究 | 第99-102页 |
·赤泥包覆可溶磷造粒 | 第99-101页 |
·赤泥-可溶磷复合颗粒的理化性质 | 第101-102页 |
·赤泥-可溶磷复合颗粒中磷的溶释 | 第102-109页 |
·水溶性磷释放与阻留 | 第102-104页 |
·施用于土壤中磷溶释的规律 | 第104-106页 |
·赤泥-磷复合颗粒磷缓释机制探讨 | 第106-109页 |
·赤泥-可溶磷颗粒用于土壤修复的研究 | 第109-117页 |
·对矿区污土中铅锌的稳定化的促进作用 | 第109-112页 |
·赤泥-可溶磷颗粒对矿区污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对植株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赤泥-可溶磷复合颗粒促进铅锌稳定化机理 | 第115-117页 |
·两种复合颗粒的修复作用及肥效比较 | 第117-124页 |
·包覆难溶磷酸盐造粒 | 第118-119页 |
·两种复合颗粒中磷溶释比较 | 第119-121页 |
·两种复合颗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两种复合颗粒对矿区污土的修复比较 | 第122-123页 |
·两种复合颗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6-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