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41页 |
·细菌的DNA复制起始过程 | 第11-28页 |
·细菌DNA复制起始概述 | 第11-13页 |
·DNA复制起始蛋白-DnaA | 第13-16页 |
·DnaA蛋白的结构域 | 第13-14页 |
·DnaA蛋白和DnaA box的结合规则 | 第14-16页 |
·影响DnaA起始活性的因素 | 第16页 |
·其他参与DNA复制起始的蛋白 | 第16-18页 |
·参与DNA复制的AAA+型蛋白 | 第16-17页 |
·质粒编码的起始蛋白 | 第17页 |
·其他参与DNA复制起始的蛋白 | 第17-18页 |
·DnaA和DnaA box的调控作用 | 第18-22页 |
·大肠杆菌中DnaA的调控作用 | 第18-19页 |
·其他细菌中DnaA的调控作用 | 第19-21页 |
·DnaA box的调控作用 | 第21页 |
·DnaA和细胞膜的关系 | 第21-22页 |
·限制在每个细胞周期中只起始一次复制的机制 | 第22-23页 |
·用SeqA蛋白来结合新合成的复制起点 | 第22页 |
·使用DnaA的调控失活(RIDA) | 第22页 |
·滴定模式 | 第22-23页 |
·染色体复制起点的预测 | 第23-27页 |
·预测染色体的复制起点的方法 | 第24-26页 |
·DnaA box的分布和组成 | 第26页 |
·复制起点oriC的预测软件——Ori-Finder | 第26-27页 |
·oriC在体内的定位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页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异形胞的发育 | 第28-40页 |
·异形胞发育的起始 | 第29-31页 |
·异形胞外壁的形成 | 第31-33页 |
·异形胞的固氮 | 第33-34页 |
·异形胞的模式形成 | 第34-35页 |
·参与异形胞发育过程的二元调控系统基因 | 第35-36页 |
·不同物种蓝细菌的进化分析 | 第36-38页 |
·将外源DNA转入蓝细菌的方法 | 第38-4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0-4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1-56页 |
·菌株 | 第41页 |
·质粒 | 第41页 |
·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条件 | 第41-42页 |
·常用储存溶液和缓冲溶液配方 | 第42-44页 |
·常规溶液配制方法 | 第42-44页 |
·缓冲溶液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56页 |
·大肠杆菌转化和质粒抽提 | 第44-45页 |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抽提 | 第44-45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45页 |
·蓝细菌转化和质粒的抽提 | 第45-47页 |
·三亲本杂交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总DNA的抽提 | 第46-47页 |
·蓝细菌质粒的提取 | 第47页 |
·蛋白质相关实验 | 第47-49页 |
·大肠杆菌中蛋白质的诱导表达 | 第47-48页 |
·大肠杆菌细胞的超声波破碎及蛋白质的纯化(HiTrap) | 第48页 |
·Anabaena PCC 7120总蛋白的提取 | 第48页 |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Hierholzer et al.,1984) | 第48-49页 |
·Southern blot步骤 | 第49-53页 |
·标记探针 | 第49-50页 |
·探针效率检测 | 第50页 |
·电泳和凝胶预处理 | 第50-51页 |
·转膜 | 第51-52页 |
·预杂交与杂交 | 第52页 |
·显色反应 | 第52-53页 |
·RNA操作 | 第53-56页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 RNA的提取 | 第53-54页 |
·RT-PCR | 第54-55页 |
·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RT-PCR) | 第55-56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56-84页 |
·ORI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60页 |
·oriC的分类 | 第56-58页 |
·oriC的长度和位置 | 第58-59页 |
·蓝细菌dnaN基因的进化分析 | 第59-60页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染色体复制起点ORIC的验证 | 第60-68页 |
·含有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oriC的载体转入PCC 7120后和染色体发生单交换 | 第60-62页 |
·转入集胞蓝细菌PCC 6803后的PCR验证 | 第62-63页 |
·转入集胞蓝细菌PCC 6803后的大肠杆菌转化验证 | 第63-64页 |
·转入集胞蓝细菌PCC 6803后的总质粒再次转入PCC 6803验证 | 第64-65页 |
·转入集胞蓝细菌PCC 6803后的Southern blot验证 | 第65-67页 |
·pBS-Ω-oriC转入集胞蓝细菌PCC 6803的验证 | 第67-68页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DNAA基因相关分析 | 第68-73页 |
·DnaA蛋白质的体外表达和纯化 | 第68页 |
·对纯化后的DnaA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第68-70页 |
·对纯化后的DnaA蛋白的ATPase酶活检测 | 第70-71页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体内超表达dnaA表型观察 | 第71-73页 |
·MORIC和MDNAAN的表型及分析 | 第73-80页 |
·MoriC和MdnaAN的表型 | 第73-75页 |
·MoriC和MdnaAN的生长趋势曲线 | 第75-76页 |
·MoriC、MdnaAN的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76-77页 |
·MoriC和野生型中HetR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第77-78页 |
·DnaA box连入pRL25c质粒对MoriC和MdnaAN的互补 | 第78-80页 |
·ALR3119-ALR3123基因簇的表型观察 | 第80-84页 |
·alr3119-alr3123基因簇的表型 | 第80-81页 |
·alr3119-alr3123基因簇的操纵子关系 | 第81-83页 |
·alr3119-alr3123基因簇的遗传互补 | 第83-84页 |
4. 总结和讨论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附录 本研究所用到的引物列表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