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大孔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氢气中CO优先氧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8页
   ·课题背景第11-13页
   ·一氧化碳优先氧化催化剂第13-38页
     ·铜基催化剂第13-34页
     ·其他CO 优先氧化催化剂概述第34-38页
   ·结构化催化剂和微反应器在一氧化碳优先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8-43页
     ·蜂窝陶瓷、直通道金属、金属泡沫结构化催化剂第38-40页
     ·微反应器第40-43页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第43-47页
     ·自蔓延燃烧(SHS)合成纳米结构金属泡沫制备第43-44页
     ·胶晶模板法制备大孔金属材料第44-45页
     ·银纳米粒子自组装制备孔径为亚微米级的整体式银第45页
     ·金属盐固相反应相分离法制备微米孔道结构的整体式镍和铁第45-46页
     ·模板法制备大孔整体型金属第46-47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思路与内容第47-48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48-56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8-50页
     ·实验试剂第48-49页
     ·实验仪器第49-50页
   ·样品的制备第50页
   ·样品的表征第50-53页
     ·粉末X 射线衍射(XRD)第50页
     ·N2 物理吸附-脱附等温线第50页
     ·热重—差热分析(TG-DTA)第50-51页
     ·程序升温还原(H2-TPR)第51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51页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第51-52页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第52页
     ·光学照片第52页
     ·等离子耦合光谱(ICP-AES)第52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52-53页
   ·催化剂CO-PROX 反应的活性测试第53-56页
     ·催化反应装置第53页
     ·催化剂装填第53-54页
     ·CO-PROX 反应活性测试条件第54-56页
第三章 浸渍法制备介孔-大孔整体型CuO-Ce0_2/γ-Al_20_3催化剂第56-65页
   ·引言第56页
   ·介孔—大孔整体型 CuO-Ce0_2/γ-A1_20_3 催化剂的制备第56-57页
     ·整体型聚苯乙烯泡孔材料模板的制备第56页
     ·制备大孔介孔整体型氧化铝第56-57页
     ·浸渍法负载铜铈催化剂第57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57页
     ·样品的光学照片第57页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7页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第57页
     ·粉末X 射线衍射第57页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第57页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第57页
   ·催化剂的评价方法和条件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3页
     ·介孔-大孔整体型CuO-Ce0_2/γ-A1_20_3 催化剂的照片第58-59页
     ·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第59-60页
     ·催化剂的X 射线衍射结果分析第60-61页
     ·催化剂的透射电镜分析第61页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质第61-62页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第62-63页
     ·关于CO-PROX 反应器小型化的讨论第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制备方法对大孔-介孔整体型 CuO-CeO_2/γ/α-Al_2O_3催 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5-75页
   ·引言第65页
   ·大孔-介孔整体型 CuO-Ce0_2/γ/α-A1_20_3 催化剂的制备第65-66页
     ·整体型聚苯乙烯泡孔材料模板的制备第65页
     ·制备介孔-大孔整体型γ/α-A1_20_3第65-66页
     ·铜铈催化剂的负载第66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66-67页
     ·样品的光学照片第66页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第66页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第66-67页
     ·粉末X 射线衍射第67页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第67页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第67页
   ·催化剂评价方法和条件第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介孔大孔整体型CuO-Ce0_2/γ/α-A1_20_3 催化剂的形貌第67-68页
     ·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第68-69页
     ·催化剂的X 射线衍射结果分析第69-70页
     ·催化剂的透射电镜分析第70-72页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质第72-73页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第73页
   ·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制备方法对Ce0_2-Cu 泡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5-87页
   ·引言第75页
   ·实验部分第75-7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5-76页
     ·催化剂表征与活性评价方法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铜泡沫和铜泡沫催化剂的电镜照片第77-78页
     ·BET 比表面积第78页
     ·XRD 物相分析和晶粒尺寸第78-80页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质第80-81页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评价第81-82页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焙烧温度的影响第82-83页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催化剂的性能—浸渍时间的影响第83-84页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催化剂的性能—硝酸铈浓度的影响第84页
     ·模拟重整气氛中柠檬酸法催化剂的性能第84-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大孔整体型铜制备及其CO-PROX 反应催化性能第87-105页
   ·引言第87页
   ·实验部分第87-89页
     ·催化剂制备第87-88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与评价方法第88-89页
   ·结果与讨论第89-104页
     ·焙烧温度对多孔金属铜孔结构的影响第89-90页
     ·大孔金属铜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0-91页
     ·造孔剂淀粉含量对孔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第91-92页
     ·浸渍—焙烧次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2-93页
     ·浸渍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3-95页
     ·硝酸铜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5-96页
     ·硝酸铈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6-97页
     ·柠檬酸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7-99页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99页
     ·催化剂的透射电镜和衍射图样第99-101页
     ·催化剂的物相鉴定和晶粒尺寸第101-102页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质第102页
     ·模拟重整气条件下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102-104页
     ·整体型铜催化剂的导热性能分析第104页
     ·催化层与金属载体之间的粘附性分析第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树脂模板法制备大孔铜微球及CuO-Ce0_2/Cu 微球催化性能第105-114页
   ·引言第105页
   ·实验部分第105-106页
     ·大孔铜球及负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05页
     ·树脂对硝酸铜吸附量的测定方法第105-106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13页
     ·大孔铜球电镜照片第106-107页
     ·树脂吸附硝酸铜实验结果第107页
     ·树脂-硝酸铜复合物的热分析第107-108页
     ·还原温度的选择第108-109页
     ·物相分析第109-110页
     ·CuO-Ce0_2/Cu 微球催化剂电镜照片第110-111页
     ·大孔铜球催化剂用于CO-PROX 的反应活性评价第111-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7页
   ·结论第114-115页
   ·存在的问题第115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37-138页
附录一 整体型聚合物为模板制备大孔整体型银泡沫第138-148页
   ·引言第138-139页
   ·实验部分第139-140页
     ·模板的制备第139页
     ·整体型银泡沫的制备第139页
     ·样品表征方法第139-140页
   ·结果与讨论第140-146页
     ·模板与整体型银泡沫的外观形貌第140-141页
     ·整体型大孔银的微观形貌第141页
     ·整体型大孔银材料的物相鉴定第141-142页
     ·整体型大孔银的制备—模板的影响第142-145页
     ·聚丙酰胺模板制备大孔银—焙烧条件的影响第145-146页
   ·小结第146-148页
附录二 树脂模板法制备大孔银、镍微球第148-156页
   ·引言第148页
   ·大孔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48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148-149页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48-149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149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149页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第149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铜离子浓度第149页
     ·催化剂活性反应测试第149页
   ·大孔金属银微球第149-152页
     ·大孔银微球电镜照片第149-150页
     ·树脂负载硝酸银前后红外光谱分析第150-151页
     ·硝酸银-树脂复合物热分析第151页
     ·焙烧后样品的物相分析第151-152页
   ·大孔金属镍微球第152-155页
     ·大孔镍球的电镜照片第152-153页
     ·硝酸镍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第153页
     ·硝酸镍-大孔树脂复合物的热分析第153-155页
     ·物相分析第155页
   ·银、镍微球的比表面积第155页
   ·小结第155-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基化对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特性及构象的影响
下一篇:亲水性聚合物/水混合体系结构和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