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第16-26页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综述第16-19页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综述第19-22页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综述第22-24页
  四、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第24-2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案第26-29页
  一、研究目标第26页
  二、研究内容第26-27页
  三、研究方法第27-28页
  四、创新点第28-29页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第29-45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概述第29-40页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概述第29-31页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第31-33页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概述第33-35页
  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概述第35-38页
  五、重化工业概念界定第38-4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第40-45页
  一、区域经济理论第40-42页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2-45页
第三章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第45-76页
 第一节 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第45-54页
  一、经济运行规模速度第45-47页
  二、经济运行效益第47-50页
  三、产业与需求结构第50-54页
 第二节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外围环境发展现状第54-70页
  一、资源发展现状第54-58页
  二、环境发展现状第58-62页
  三、社会发展现状第62-66页
  四、人口发展现状第66-67页
  五、科技发展现状第67-70页
 第三节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SWOT 分析第70-76页
  一、优势分析第70-71页
  二、劣势分析第71-73页
  三、机遇分析第73-74页
  四、挑战分析第74-76页
第四章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6-90页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6-80页
 第二节 评价指标构成第80-90页
  一、经济子系统指标构成第80-84页
  二、资源子系统指标构成第84-85页
  三、环境子系统指标构成第85-86页
  四、人口子系统指标构成第86-87页
  五、社会子系统指标构成第87-89页
  六、科技子系统指标构成第89-90页
第五章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第90-125页
 第一节 评价方法的确定及评价指标的处理第90-98页
  一、评价方法的确定第90-91页
  二、评价指标的筛选第91-95页
  三、评价标准确定及指标数据处理第95-98页
 第二节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第98-121页
  一、评价模型的建立第98页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第98-101页
  三、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第101-102页
  四、评价结果分析第102-121页
 第三节 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预测第121-125页
  一、基于频谱分析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预测第121-123页
  二、预测结果分析第123-125页
第六章 辽宁省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第125-140页
 第一节 重化工业关键产业选择第125-134页
  一、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第126-129页
  二、资源消耗分析第129-132页
  三、产业集中度分析第132-133页
  四、综合贡献值排名第133-134页
 第二节 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及评析第134-140页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34-135页
  二、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第135-136页
  三、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第136-14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第140-156页
 第一节 结论第140-143页
  一、宏观形势第140-142页
  二、关键产业第142-143页
 第二节 对策与思路第143-156页
  一、宏观问题对策与思路第143-153页
  二、关键产业对策与思路第153-156页
结语第156-158页
 一、基本结论第156-157页
 二、问题与展望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4页
后记第164-16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涉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经济区域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外部节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