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详细摘要 | 第8-10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6页 |
1 绪论 | 第16-3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软岩巷道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外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主要进展和创新点 | 第29-30页 |
2 沙吉海煤矿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第30-76页 |
·矿井概况 | 第30-32页 |
·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30-31页 |
·可采煤层及储量 | 第31页 |
·矿井生产概况 | 第31-32页 |
·工程概况 | 第32-34页 |
·地层岩性 | 第34-35页 |
·地层 | 第34-35页 |
·含煤地层 | 第35页 |
·煤质 | 第35页 |
·地质构造 | 第35-36页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35页 |
·井田地质构造 | 第35-36页 |
·地应力 | 第36-43页 |
·原位测试测点的选取 | 第36-38页 |
·基础数据测量 | 第38-39页 |
·地应力测量计算结果 | 第39-40页 |
·地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40-43页 |
·沙吉海矿地应力分布规律 | 第4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3-44页 |
·岩石力学参数室内实验 | 第44-67页 |
·现场取样 | 第44-46页 |
·岩石的单三轴压缩试验 | 第46-67页 |
·围岩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分析 | 第67-74页 |
·围岩微观结构分析 | 第67-71页 |
·围岩矿物成分分析 | 第71-74页 |
·存在问题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3 沙吉海煤矿软岩变形破坏现象及机理分析 | 第76-92页 |
·工程软岩类型的确定 | 第76页 |
·原支护条件下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数值计算分析 | 第76-86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76-78页 |
·中央水泵房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8-82页 |
·井底煤仓仓顶硐室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变形破坏关键部位的确定 | 第86页 |
·沙吉海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4 沙吉海煤矿软岩巷道恒阻大变形耦合支护技术及设计 | 第92-124页 |
·恒阻大变形耦合支护技术 | 第92-98页 |
·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材料 | 第92-94页 |
·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原理 | 第94-95页 |
·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能量本构关系 | 第95-96页 |
·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巷道围岩稳定性能量平衡方程 | 第96-97页 |
·恒阻大变形耦合支护技术 | 第97-98页 |
·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 第98-112页 |
·静力拉伸实验研究 | 第98-102页 |
·动力学冲击实验研究 | 第102-112页 |
·沙吉海煤矿软岩巷道恒阻大变形耦合支护对策 | 第112-118页 |
·变形力学机制的确定及转化 | 第112-113页 |
·控制效果分析 | 第113-118页 |
·沙吉海煤矿大断面交岔点恒阻大变形耦合支护对策 | 第118-122页 |
·大断面交岔点变形力学机制的确定及转化 | 第118-120页 |
·大断面交岔点恒阻大变形耦合支护效果分析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5 工程应用分析 | 第124-144页 |
·+550m 水平井底车场支护效果分析 | 第124-134页 |
·工程概况 | 第124页 |
·支护设计 | 第124-126页 |
·恒阻大变形锚杆锚固力及预紧力检测 | 第126-128页 |
·矿压观测及效果分析 | 第128-134页 |
·副斜井连接处交岔点 | 第134-143页 |
·工程概况 | 第134-135页 |
·支护设计 | 第135-138页 |
·恒阻大变形锚杆锚固力及预紧力检测 | 第138-139页 |
·矿压观测及效果分析 | 第139-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6 主要结论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作者简介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