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的“边缘化女性人物”书写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严歌苓“边缘化女性人物”书写的发生 | 第14-21页 |
(一) 创伤的文革记忆 | 第14-16页 |
1.文革对人性的扭曲 | 第14-15页 |
2.文革对女性爱情的压制 | 第15-16页 |
(二) 疼痛的生命体验 | 第16-19页 |
1.家庭环境 | 第16-17页 |
2.移民前的情感经历 | 第17-18页 |
3.移民后的生活体验 | 第18-19页 |
(三) 对女性问题的体察与反思 | 第19-21页 |
二、对严歌苓笔下“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的梳理 | 第21-32页 |
(一) 显性“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 | 第21-24页 |
1.政治笼罩下女性的成长之痛 | 第21-23页 |
2.城乡碰撞转化中女性的过失与伤痛 | 第23-24页 |
3.异域文化空间里女性的生存之痛 | 第24页 |
(二) 隐性“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 | 第24-30页 |
1.爱情婚姻的自我救赎 | 第25页 |
2.无知勇敢的英雄式女性 | 第25-26页 |
3.国外文化处境下的女性自我认知 | 第26-30页 |
(三) 反向“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 | 第30-32页 |
三、严歌苓“边缘化女性人物”书写的意义 | 第32-37页 |
(一) 透过独特的艺术形象反观历史、反思人性 | 第32-33页 |
1.对历史的反观 | 第32页 |
2.对人性的反思 | 第32-33页 |
(二) 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叙事方式和新的视野 | 第33-35页 |
1.双层时空叙事 | 第33-34页 |
2.双重视野 | 第34-35页 |
(三) 对女性的独特理解与新认识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