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作物氮素的营养特性 | 第12-13页 |
·氮在作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特点 | 第12页 |
·氮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 第12页 |
·氮素缺乏的危害 | 第12-13页 |
·氮素过量的危害 | 第13页 |
·氮肥施用对作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我国氮肥施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氮肥施用对作物的作用 | 第14页 |
·过量施用氮肥对作物与环境的危害 | 第14页 |
·氮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7页 |
·氮肥施用对水稻分蘖及成穗率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氮肥施用对SPAD值的影响 | 第15-16页 |
·氮肥施用对灌浆动态的影响 | 第16页 |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16-17页 |
·我国水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现状 | 第17页 |
·我国水稻田的中、低产田现状 | 第17-18页 |
2 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3 不同产量水平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 第20-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测定项目 | 第21-22页 |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 第21页 |
·水稻分蘖动态 | 第21页 |
·水稻叶片SPAD值测定 | 第21页 |
·水稻地上部氮含量测定 | 第21页 |
·水稻成熟期考种与测产 | 第21-22页 |
·计算方法 | 第22页 |
·统计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40页 |
·高、中、低产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收获后土壤氮素含量的差异 | 第22-24页 |
·不同施氮量对高、中、低产田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施氮量对高、中、低产田水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施氮量对高、中、低产田水稻成穗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增产率的影响 | 第27-32页 |
·不同施氮量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32页 |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肥贡献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施氮量对高、中、低产田水稻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4页 |
·选择高、中、低产田的依据 | 第40页 |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动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4 我国南方主推水稻品种的氮高效筛选与评价 | 第44-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6-49页 |
·大田以及盆栽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 第46-47页 |
·水稻分蘖动态 | 第47页 |
·水稻叶片SPAD值测定 | 第47页 |
·水稻地上部氮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水稻成熟期考种与测产 | 第48页 |
·统计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氮处理下产量及其氮效率值 | 第49-51页 |
·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氮处理下产量构成因子 | 第51-55页 |
·不同水稻品种各时期叶片SPAD值 | 第55-56页 |
·不同水稻品种各时期地上部氮累积量 | 第56-57页 |
·氮高效与氮低效品种的地上部差异与分蘖期根系形态特征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2页 |
·水稻氮高效品种筛选评价的依据 | 第58-59页 |
·水稻氮高、低效品种间生物量、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 | 第59-60页 |
·水稻氮高、低效品种叶片SPAD值的差异 | 第60页 |
·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可能的机理 | 第60-62页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总结 | 第62-63页 |
·不同产量水平适宜施氮量试验 | 第62页 |
·主推水稻品种氮效率筛选评价试验 | 第62-63页 |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表:水稻水培营养液配方 | 第70-71页 |
附录 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