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形态学水平的研究 | 第16页 |
·染色体及其组型研究 | 第16-17页 |
·生化遗传学 | 第17页 |
·分子标记 | 第17-19页 |
·微卫星分子标记概述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6页 |
·微卫星 DNA 的发现 | 第19-20页 |
·微卫星 DNA 的分布 | 第20页 |
·微卫星的产生以及突变机理 | 第20-21页 |
·微卫星的功能 | 第21-22页 |
·微卫星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微卫星序列的获取 | 第23-24页 |
·微卫星标记在鱼类遗传多样性中应用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重复序列特征分析 | 第26-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信息获取 | 第26-27页 |
·微卫星序列获得 | 第27页 |
·全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的特征分析 | 第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33页 |
·对大黄鱼基因组微卫星序列各重复类型的分析 | 第27页 |
·大黄鱼基因组微卫星各优势重复单元的碱基组成 | 第27-28页 |
·大黄鱼基因组微卫星长度及变异分析 | 第28-32页 |
·大黄鱼基因组微卫星中 AT 含量与不同重复单元微卫星的序列总数、累积长度以及平均拷贝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6页 |
·大黄鱼全基因组微卫星各优势重复单元的碱基组成 | 第33-34页 |
·不同重复单元微卫星的长度与拷贝数以及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 | 第34页 |
·大黄鱼基因组微卫星中 AT 含量的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的快速筛选与评价 | 第36-53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试剂 | 第37-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大黄鱼微卫星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9-40页 |
·大黄鱼微卫星引物的设计 | 第40-42页 |
·PCR 扩增 | 第42页 |
·聚丙烯胶凝胶电泳检测 PCR 产物 | 第42-43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第44页 |
·大黄鱼微卫星扩增和电泳结果 | 第44-45页 |
·大黄鱼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 第45-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基于全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开发的高效性分析 | 第50页 |
·大黄鱼自然群体微卫星多态性特征 | 第50-52页 |
·大黄鱼微卫星中影子带的探讨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微卫星标记在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群体遗传中的应用 | 第53-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4页 |
·PCR 扩增 | 第54-56页 |
·聚丙烯胶凝胶电泳检测 PCR 产物 | 第56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61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大黄鱼基因组 DNA 结果 | 第56页 |
·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不同群体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结果 | 第56-57页 |
·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57-60页 |
·大黄鱼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群体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1-62页 |
·大黄鱼群体遗传分化的探讨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