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仿生学论文

树蛙等四足动物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动物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7页
     ·运动学研究进展第14-15页
     ·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5-17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二章 树蛙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试验方法第18-26页
   ·试验动物第18-19页
   ·试验设备第19-23页
     ·系统总体结构第20-21页
     ·硬件设计第21-22页
     ·软件实现方案第22-23页
   ·试验数据处理第23-25页
     ·数据筛选原则第23-24页
     ·力学数据的处理第24页
     ·运动学数据的处理第24-25页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树蛙在不同坡面的爬行能力研究第26-51页
   ·试验过程第26-28页
   ·运动学数据第28-31页
     ·树蛙 0°表面运动学数据第29页
     ·树蛙 15°表面运动学数据第29页
     ·树蛙 30°表面运动学数据第29-30页
     ·树蛙 45°表面运动学数据第30页
     ·树蛙 60°表面运动学数据第30页
     ·树蛙 75°表面运动学数据第30-31页
   ·动力学数据第31-45页
     ·树蛙 0°表面动力学数据第32-35页
     ·树蛙 15°表面动力学数据第35-37页
     ·树蛙 30°表面动力学数据第37-39页
     ·树蛙 45°表面动力学数据第39-41页
     ·树蛙 60°表面动力学数据第41-43页
     ·树蛙 75°表面动力学数据第43-45页
   ·树蛙不同坡面爬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第45-49页
     ·运动行为第45-46页
     ·运动姿态第46-47页
     ·肢体对体重的支撑比例第47-48页
     ·三维接触反力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树蛙在不同坡面的静态附着能力研究第51-65页
   ·试验过程第51-53页
   ·试验结果第53-56页
     ·不同坡度上树蛙的行为第53页
     ·不同坡度上四肢的展开第53-54页
     ·不同坡度上的接触反力第54-55页
     ·剥落理论第55-56页
   ·讨论第56-64页
     ·Kendall 剥落模型第57-58页
     ·无拉伸分量第58-60页
     ·纯拉伸分量第60-61页
     ·滑动影响第61-63页
     ·树蛙爬坡与静态附着比较分析第63-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总结第65-66页
     ·树蛙爬坡能力研究第65页
     ·树蛙静态附着能力研究第65-66页
   ·本文创新点第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壁虎后肢中央模式发生器(CPG)神经网络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平台的任务调度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