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覆盖度条件下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摘要第13页
 1 作物生长参数光谱监测中的关键问题第13-24页
   ·冠层结构影响消除第14-15页
   ·土壤等背景影响消除第15-22页
   ·大气影响因素消除第22-23页
   ·植株水分影响消除第23-24页
   ·其他影响因素消除第24页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33-49页
 摘要第33页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47页
   ·试验设计第33-36页
   ·资料的获取方法第36-38页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38-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三章 估算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状况的高光谱植被指数研究第49-71页
 摘要第49-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验设计第51页
   ·光谱数据测定第51页
   ·农学参数的测定第51页
   ·数据分析利用第51页
   ·监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51-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63页
   ·水稻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氮素营养的相关性第52-55页
   ·水稻叶层氮含量与已有氮素敏感光谱植被指数的关系第55-56页
   ·水稻叶层叶层氮积累量与已有氮素敏感光谱植被指数的关系第56-59页
   ·水稻氮素状况与新建植被指数的关系第59-61页
   ·模型的测试与检验第61-63页
 3 讨论与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ABSTRACT第69-71页
第四章 基于高光谱波形分析的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状况估算研究第71-91页
 摘要第71-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页
   ·试验设计第73页
   ·冠层叶片光谱的测定第73页
   ·农学参数的测定第73页
   ·不同波形方法分析参数的算法描述第73页
   ·监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84页
   ·基于原始光谱波形特征的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状况监测第73-80页
   ·基于光谱连续统去除的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状况监测第80-84页
 3 讨论与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ABSTRACT第89-91页
第五章 基于不同观测高度和角度的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状况光谱监测第91-113页
 摘要第91-9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2-93页
   ·试验设计第92页
   ·光谱数据测定第92-93页
   ·农学参数的测定第93页
   ·数据的分析及利用第93页
   ·监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9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3-105页
   ·基于不同观测高度的水稻叶层氮素状况监测第93-98页
   ·基于主平面不同天顶角度的水稻叶层氮素状况监测第98-105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ABSTRACT第111-113页
第六章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水稻叶层氮素营养状况监测研究第113-129页
 摘要第113-11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4-115页
   ·试验设计第114页
   ·冠层叶片光谱的测定第114-115页
   ·农学参数的测定第115页
   ·数据的分析及利用第115页
   ·监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11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5-122页
   ·线性混合模型分解前后的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第115-118页
   ·线性混合模型分解前后构建的光谱指数与叶层氮素状况的关系第118-122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ABSTRACT第127-129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129-139页
 摘要第129页
 1 讨论第129-132页
   ·不同覆盖度条件下的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监测第129-132页
 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132页
 3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32-133页
 4 结论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9页
附录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三唑酮对花期大豆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条件下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