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第14页 |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医疗保障公平性问题亟需解决 | 第14-15页 |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 第15页 |
·宁洱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欠发达地区 | 第21页 |
·传统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两者比较 | 第21-24页 |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含义 | 第21-22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含义及特征 | 第22-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对比分析 | 第23-24页 |
·新农合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公平性理论 | 第24-25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经验借鉴 | 第27-39页 |
·国外一些国家农村医疗保险现状的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泰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27页 |
·巴西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 第27-28页 |
·韩国农村的医疗保险模式 | 第28页 |
·日本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国民健康保险 | 第28-29页 |
·归纳与小结 | 第29-30页 |
·国内新农合制度总体实施现状 | 第30-32页 |
·关于新农合制度设计 | 第30页 |
·关于新农合补偿机制 | 第30-31页 |
·关于新农合供给机制和供给体系 | 第31页 |
·关于新农合医疗监督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国内一些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实施现状 | 第32-35页 |
·总体卫生资源配置方面 | 第32页 |
·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 第32-33页 |
·资金筹集方面 | 第33页 |
·机构和资金监管方面 | 第33页 |
·统筹补偿模式方面 | 第33-34页 |
·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 第34页 |
·归纳与小结 | 第34-35页 |
·新农合制度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35-39页 |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39-59页 |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5页 |
·关于新农合组织建设和规章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关于新农合基金筹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页 |
·关于对新农合宣传发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关于新农合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页 |
·关于新农合基金支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关于新农合制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页 |
·关于对新农合的认知、参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关于参合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评价体系的设计 | 第45-56页 |
·设计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评价体系的原因和目标 | 第45页 |
·建立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评价体系的原则 | 第45-46页 |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6-56页 |
·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56-5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介绍 | 第56-58页 |
·本文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宁洱县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的实证分析 | 第59-81页 |
·宁洱县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 | 第59-73页 |
·数据说明 | 第59页 |
·宁洱县自然环境概况 | 第59-60页 |
·宁洱县人口情况 | 第60-63页 |
·宁洱县经济发展情况 | 第63-64页 |
·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 第64-70页 |
·新农合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70-73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宁洱县新农合制度综合评价 | 第73-81页 |
·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模糊矩阵的建立 | 第73-76页 |
·对各指标的综合评价 | 第76-79页 |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 第79-81页 |
第六章 宁洱县新农合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1-94页 |
·新农合制度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1-82页 |
·存在问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于新农合制度的投入和保障不足 | 第81页 |
·对策建议:确保新农合制度需方的受益水平 | 第81-82页 |
·对策建议:兼顾基层医疗服务供方的适当利益 | 第82页 |
·新农合制度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2-83页 |
·存在问题: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不足服务能力低,难以满足医疗保障需求 | 第82-83页 |
·对策建议: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 第83页 |
·新农合制度基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3-85页 |
·存在问题:筹资总体水平低,政府财政补贴不足 | 第83-84页 |
·对策建议: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水平 | 第84-85页 |
·新农合制度宣传发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5-86页 |
·存在问题:农民自身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发动 | 第85页 |
·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和动员力度,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 第85-86页 |
·新农合制度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6-88页 |
·存在问题:监督管理难——高参合率背后隐藏着信任缺失问题 | 第86-87页 |
·对策建议:加强新农合机构监管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 | 第87-88页 |
·新农合制度基金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8-89页 |
·存在问题:基金支付和基金监管中存在突出问题 | 第88页 |
·对策建议: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管部门职能 | 第88-89页 |
·新农合制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89-90页 |
·存在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制度的利用缺乏公平性和满意度 | 第89-90页 |
·对策建议:从服务利用公平性出发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 第90页 |
·对新农合的认知和参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90-92页 |
·存在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制度的认知度和参合积极性不高 | 第90-91页 |
·对策建议:加大新农合宣传和完善力度,提高制度吸引力 | 第91-92页 |
·参合农民健康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92-94页 |
·存在问题: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制度抗风险和重大疾病能力较弱 | 第92页 |
·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 第92-9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本文研究的结论 | 第94-95页 |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附录 | 第99-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