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所有图和表的列表 | 第13-1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5-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6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8页 |
·高能效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和挑战 | 第18-26页 |
·MIMO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 第26-28页 |
·非完善CSIT下MIMO系统能效优化方法研究的意义 | 第28页 |
·MIMO系统能效优化方法综述 | 第28-30页 |
·点对点MIMO系统能效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9页 |
·多用户MIMO系统能效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多小区MIMO系统能效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3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30-3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贡献 | 第30-32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32-36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 | 第36-56页 |
·衰落信道 | 第36页 |
·非完善信道状态信息 | 第36-39页 |
·非完善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类 | 第36-38页 |
·有限速率CSIT的模型 | 第38-39页 |
·MIMO技术 | 第39-47页 |
·点对点MIMO技术 | 第39-41页 |
·多用户MIMO技术 | 第41-46页 |
·多小区MIMO技术 | 第46-47页 |
·分数规划 | 第47-53页 |
·凹-凸分数规划问题判断方法 | 第50页 |
·凹-凸分数规划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6页 |
第3章 基于受限的CSIT不确定度模型的多用户MIMO系统的能效优化 | 第56-66页 |
·引言 | 第56页 |
·系统模型 | 第56-57页 |
·优化问题形成 | 第57-58页 |
·问题转换与分析 | 第58-60页 |
·优化算法设计 | 第60-61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第4章 基于训练的多用户MIMO系统的能效优化 | 第66-82页 |
·引言 | 第66页 |
·系统模型 | 第66-69页 |
·问题形成与分析 | 第69-70页 |
·各态历经能量效率优化 | 第70-73页 |
·各态历经可达速率紧致下界的推导 | 第70-71页 |
·问题转化与凹凸性分析 | 第71-72页 |
·优化算法设计 | 第72-73页 |
·瞬时能量效率的优化 | 第73-74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第5章 基于训练的多小区MIMO系统的能效优化 | 第82-98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系统模型 | 第83-85页 |
·固定传输模式,优化发送功率 | 第85-88页 |
·各态历经可达速率近似表达式的推导 | 第85-86页 |
·问题转换与凹凸性分析 | 第86-87页 |
·优化算法设计 | 第87-88页 |
·传输模式优化 | 第88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88-93页 |
·小结 | 第93页 |
·附录 | 第93-9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98-102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100-102页 |
·基于可达速率最新成果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 | 第100-101页 |
·基于新颖功耗模型的能效优化方法研究 | 第101页 |
·5G新场景下能效优化方法的研究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项目经历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