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架构与性能分析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7页 |
| 1 绪论 | 第17-41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 ·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建模 | 第19-27页 |
| ·高铁信道测量参数 | 第19-23页 |
| ·高铁信道测量方法与机理 | 第23-27页 |
| ·其它技术难点 | 第27-31页 |
| ·多普勒频移 | 第27-28页 |
| ·多径效应 | 第28页 |
| ·穿透损耗 | 第28-29页 |
| ·快速切换 | 第29页 |
| ·多网络共存 | 第29-30页 |
| ·宽频带需求 | 第30页 |
| ·特定场景中的问题 | 第30-31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 ·高速铁路信道模型研究 | 第31-33页 |
| ·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研究 | 第33-34页 |
| ·高速铁路多天线技术研究 | 第34-35页 |
| ·论文的研究点和创新点 | 第35-37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7-41页 |
| 2 高速铁路信道特性 | 第41-69页 |
| ·测量设备与方法 | 第41页 |
| ·高速铁路大尺度衰落特性 | 第41-44页 |
| ·路径损耗 | 第42页 |
| ·最强径归一化功率 | 第42-44页 |
| ·阴影衰落 | 第44页 |
| ·高速铁路小尺度衰落特性 | 第44-60页 |
| ·多普勒扩展与相干时间 | 第46-49页 |
| ·时延扩展与相干带宽 | 第49-55页 |
| ·其他参数 | 第55-60页 |
| ·高铁适用的信道衰落统计模型 | 第60-66页 |
| ·η-μ衰落信道 | 第61-63页 |
| ·κ-μ衰落信道 | 第63页 |
| ·η-μ、κ-μ模型与其它信道模型的关系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 3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 第69-81页 |
| ·现有网络架构方案 | 第69-73页 |
| ·卫星通信方案 | 第69-70页 |
| ·泄漏电缆方案 | 第70页 |
| ·UMTS方案 | 第70-71页 |
| ·RoF方案 | 第71-72页 |
| ·WiMAX方案 | 第72-73页 |
| ·方案比较 | 第73页 |
| ·车载基站方案 | 第73-80页 |
| ·系统架构 | 第74-76页 |
| ·切换管理 | 第76-77页 |
| ·性能分析 | 第77-78页 |
| ·方案特点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4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网络经典性能指标分析 | 第81-101页 |
| ·车地网络系统模型 | 第81-86页 |
| ·η-μ/Gamma信道模型 | 第82-85页 |
| ·η-μ/Gamma信道一般性 | 第85-86页 |
| ·中断概率 | 第86-88页 |
| ·仿真分析 | 第87-88页 |
| ·信道容量 | 第88-93页 |
| ·最佳速率匹配容量 | 第89-90页 |
| ·最佳功率和速率匹配容量 | 第90-92页 |
| ·固定速率信道反转容量 | 第92-93页 |
| ·固定速率截断信道反转容量 | 第93页 |
| ·误码率 | 第93-95页 |
| ·准确分析 | 第93-95页 |
| ·渐进性分析 | 第95页 |
| ·仿真分析 | 第95-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5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网络新型性能指标分析 | 第101-129页 |
| ·差错指数 | 第101-116页 |
| ·基本概念 | 第101-104页 |
| ·系统模型 | 第104-105页 |
| ·η-μ信道差错指数分析 | 第105-111页 |
| ·κ-μ信道差错指数分析 | 第111-116页 |
| ·有效速率 | 第116-126页 |
| ·基本概念 | 第117-118页 |
| ·系统模型 | 第118页 |
| ·η-μ信道有效速率分析 | 第118-123页 |
| ·κ-μ信道有效速率分析 | 第123-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 6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MIMO最优容量分析 | 第129-143页 |
| ·系统模型 | 第130-131页 |
| ·设计准则 | 第131-136页 |
| ·MIMO信道容量 | 第131页 |
| ·双发双收最佳容量准则 | 第131-134页 |
| ·任意天线最佳容量准则 | 第134-135页 |
| ·仿真分析 | 第135-136页 |
| ·鲁棒性测试 | 第136-140页 |
| ·视距信道 | 第137-138页 |
| ·铁轨弯道场景 | 第138-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3页 |
| 7 研究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143-147页 |
| ·本文主要贡献 | 第143-145页 |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45-146页 |
| ·结束语 | 第146-147页 |
| 插图索引 | 第147-151页 |
| 表格索引 | 第151-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161-16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3-16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5-16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