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4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43页 |
·开挖面失稳机理研究 | 第16-37页 |
·开挖面失稳土体上覆土压力计算研究 | 第37-41页 |
·工程动态风险评估研究 | 第41-42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3-46页 |
2 砂土地层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 第46-80页 |
·概述 | 第46页 |
·开挖面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 第46-59页 |
·开挖面失稳土体三维形状 | 第46-54页 |
·开挖面失稳土体极限平衡分析 | 第54-59页 |
·开挖面失稳土体上覆土压力计算 | 第59-66页 |
·Terzaghi松动土压力理论 | 第59-60页 |
·Terzaghi松动土压力理论的改进 | 第60-64页 |
·考虑土拱效应的侧向土压力系数 | 第64-66页 |
·模型验证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6-78页 |
·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对比 | 第67-71页 |
·理论模型与离心试验及其他理论分析结果对比 | 第71-75页 |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工程设计参考图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3 高水压条件下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 第80-112页 |
·概述 | 第80页 |
·模型建立 | 第80-84页 |
·计算程序 | 第80-81页 |
·数值模拟过程 | 第81-82页 |
·模型验证 | 第82页 |
·建模及参数选取 | 第82-8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110页 |
·开挖面支护压力极限值 | 第84-85页 |
·开挖面支护压力影响因素 | 第85-92页 |
·开挖面失稳破坏模式 | 第92-105页 |
·土体应力变化规律 | 第105-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4 基于肯特法的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风险评估 | 第112-141页 |
·概述 | 第112页 |
·肯特法相关概念 | 第112-115页 |
·肯特法简介 | 第112-113页 |
·肯特法的优缺点 | 第113-115页 |
·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风险评估模型 | 第115-139页 |
·风险评估模型 | 第115-119页 |
·地质指数 | 第119-122页 |
·隧道指数 | 第122-124页 |
·设计指数 | 第124-125页 |
·施工指数 | 第125-137页 |
·后果系数 | 第137-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5 高水压条件下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风险工程案例分析 | 第141-157页 |
·工程概况 | 第141-142页 |
·典型断面选取 | 第142-143页 |
·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与分析 | 第143-148页 |
·开挖面失稳风险评估 | 第148-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57-15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9-160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8页 |
附录A MATLAB计算程序 | 第168-182页 |
附录A.1 开挖面失稳土体三维形状计算程序 | 第168-174页 |
附录A.2 开挖面失稳土体极限平衡分析计算程序 | 第174-179页 |
附录A.3 Terzaghi松动土压力理论中侧向土压力系数计算程序 | 第179-181页 |
附录A.4 三维情况下多层土体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程序 | 第181-182页 |
附录B 江心洲站-中间风井区间工程地质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指标 | 第182-192页 |
作者简历 | 第192-1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