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有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 第9-12页 |
·分类 | 第9页 |
·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 | 第9-11页 |
·席夫(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 第11页 |
·稀土金属配合物 | 第11页 |
·磷光金属配合物 | 第11-12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载流子的注入 | 第12-13页 |
·载流子的传输 | 第13页 |
·载流子的复合 | 第13页 |
·激子的迁移 | 第13页 |
·激子衰减与发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8-偏苯三酚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理论研究 | 第15-22页 |
·引言 | 第15页 |
·计算方法 | 第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21页 |
·优化结构 | 第15-17页 |
·前线分子轨道 | 第17-18页 |
·电离势和电子亲合势 | 第18-19页 |
·吸收光谱 | 第19-20页 |
·发射光谱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非对称二硫杂环戊烯有机金属金配合物的理论研究 | 第22-31页 |
·引言 | 第22页 |
·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优化结构 | 第23-25页 |
·前线分子轨道 | 第25-27页 |
·电离势和电子亲合势 | 第27页 |
·HOMO 与LUMO 能隙和最低激发能 | 第27-28页 |
·吸收光谱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环金属配合物及三联吡啶金(III)的理论研究 | 第31-38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优化结构 | 第32-34页 |
·前线分子轨道 | 第34页 |
·前线分子轨道的分布 | 第34-36页 |
·能量分析 | 第36页 |
·吸收光谱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