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物理模型的声音合成技术理论研究

摘要第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引言第15页
   ·声音合成技术的基本问题第15-16页
   ·声音合成技术的分类第16-18页
     ·录音处理第16页
     ·频谱合成第16-17页
     ·抽象算法第17页
     ·物理模型第17页
     ·结构化音频第17-18页
   ·录音处理第18页
     ·波表合成技术第18页
   ·频谱合成技术第18-22页
     ·加合成第19页
     ·减合成第19-20页
     ·粒度合成第20页
     ·声音合成机第20-21页
     ·线性预测编码第21-22页
   ·抽象算法第22-23页
     ·FM方法第22-23页
   ·结构化音频技术第23页
   ·物理模型概述第23-27页
     ·有限元法第23-24页
     ·有限差分法第24页
     ·模态合成第24-25页
     ·数字波导第25-26页
     ·传递函数方法第26-27页
   ·声音合成技术的前景展望第27-28页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第28-29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第29-31页
第二章 分析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第31-44页
   ·引言第31页
   ·拉普拉斯变换第31-35页
     ·定义第31-32页
     ·性质第32页
     ·定理第32-35页
   ·傅立叶变换第35-37页
     ·定义第35页
     ·性质第35页
     ·定理第35-37页
   ·Z变换第37-38页
     ·定义第37-38页
   ·小波分析第38-41页
     ·小波第38-39页
     ·小波变换及其等价变换第39页
     ·基于FFT的Haar变换第39-41页
   ·贝塞尔(BESSEL)函数第41-44页
     ·定义第41页
     ·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第41页
     ·第二类贝塞尔函数第41-42页
     ·贝塞尔函数的递推公式第42页
     ·半奇数阶贝塞尔函数第42-43页
     ·虚宗量的贝塞尔函数第43-44页
第三章 一维系统的物理模型第44-65页
   ·引言第44页
   ·一维空间频域变换定理第44页
   ·一维系统的理想物理模型第44-57页
     ·理想振动方程一般形式第44-45页
     ·理想紧张弦的振动方程第45-46页
     ·拨弹弦的振动方程及分析第46-51页
     ·理想打击弦的振动方程第51-53页
     ·刚性弦的振动方程第53页
     ·理想棒(bar)的振动方程第53-57页
     ·弦和细棒的纵向振动方程第57页
   ·一维阻尼系统的振动方程第57-58页
   ·一维阻尼振动方程的局限性第58-65页
     ·系统描述第58-59页
     ·空间频域变换性质第59-60页
     ·振动方程解析算法第60-62页
     ·一维阻尼振动方程局限性的理论分析第62-63页
     ·仿真试验验证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第四章 二维系统的物理模型第65-86页
   ·引言第65页
   ·二维空间频域变换定理第65页
   ·理想矩形膜的物理模型第65-72页
     ·振动方程第65-67页
     ·矩形膜空间频域变换性质第67-68页
     ·理想矩形膜振动方程的一般解第68-70页
     ·自由振动初始状态方程第70-72页
   ·理想圆形膜的振动方程第72-79页
     ·圆形膜振动方程的一般解第72-79页
   ·二维阻尼系统的物理模型第79-80页
   ·二维阻尼系统物理模型的局限性第80-86页
     ·矩形膜的局限性第80-81页
     ·圆形膜的局限性第81-86页
第五章 一维系统的新物理模型第86-109页
   ·引言第86-87页
   ·弦的参数描述第87-88页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第88-95页
     ·纯弯曲弦变形的计算公式第88-90页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第90-91页
     ·挠曲线微分方程第91-93页
     ·剪切变形与弯矩的关系第93-94页
     ·轴向张力与弯矩的关系第94-95页
   ·弦的振动微分方程第95-100页
     ·振动的基本方程第95-98页
     ·振动的完全方程第98-100页
   ·振动方程的理论证明第100-105页
     ·基本阻尼方程的理论证明第100-102页
     ·完全方程的理论证明第102-105页
   ·仿真试验第105-109页
     ·波形对比第105-106页
     ·音色对比第106页
     ·阻尼项对衰减的影响第106-109页
第六章 二维系统的新物理模型第109-119页
   ·引言第109页
   ·二维系统的基本描述第109-110页
   ·薄膜振动的微分方程第110-114页
   ·理论证明第114-119页
     ·矩形膜第114-116页
     ·圆形膜第116-119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19-121页
   ·主要工作总结第119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未来研究方向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和变结构模糊控制的铅酸蓄电池最优充电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Agent的信息家居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