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1 基于哨点医院的莱姆病临床特征分析 | 第12-23页 |
| ·材料 | 第13-14页 |
| ·现场调查 | 第13页 |
|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 ·方法 | 第14-15页 |
| ·抗原片制备 | 第14页 |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14-15页 |
| ·统计分析 | 第15页 |
| ·结果 | 第15-21页 |
| ·莱姆病人现场调查结果 | 第15-16页 |
| ·我国游走性红斑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 第16-17页 |
| ·扩散症状病人的临床特征 | 第17-21页 |
| ·讨论 | 第21-23页 |
| 2 基于哨点医院的莱姆病病原特征分析 | 第23-35页 |
| ·材料 | 第23-25页 |
| ·标本采集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4-25页 |
| ·方法 | 第25-28页 |
| ·伯氏疏螺旋体基因组DNA提取 | 第25-26页 |
| ·伯氏疏螺旋体基因组不同基因片段扩增 | 第26-27页 |
| ·电泳结果及凝胶成像观察 | 第27页 |
| ·PCR产物胶回收和提纯 | 第27-28页 |
| ·PCR产物克隆过程 | 第28页 |
| ·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33页 |
| ·标本采集结果 | 第28-29页 |
| ·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 | 第29-30页 |
| ·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3 Borrelia valaisiana-related对人致病性的研究 | 第35-46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标本采集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35-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方法 | 第36-39页 |
| ·从蜱中提取伯氏疏螺旋体基因组DNA | 第36-37页 |
| ·伯氏疏螺旋体基因组不同基因片段扩增 | 第37-38页 |
| ·电泳结果及凝胶成像观察 | 第38页 |
| ·PCR产物胶回收和提纯 | 第38-39页 |
| ·PCR产物克隆过程 | 第39页 |
| ·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39页 |
| ·结果 | 第39-44页 |
| ·两例B.valaisiana-related病例的临床特点 | 第39-40页 |
| ·蜱中DNA5S-23SrRNA间隔区扩增结果及测序结果 | 第40页 |
| ·病人16s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 ·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 | 第41-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综述 | 第5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