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蜂王浆概述 | 第9-13页 |
·蜂王浆历史 | 第9-10页 |
·蜂王浆的的生理活性 | 第10页 |
·蜂王浆的化学成分 | 第10-12页 |
·蜂王浆的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0-羟基-2-癸烯酸(10-HDA)性质简介 | 第13页 |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分离 | 第15-2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15页 |
·设备与仪器 | 第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的提取 | 第15-16页 |
·TLC 薄层层析法 | 第16页 |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的粗分 | 第16页 |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分的细分 | 第16页 |
·纯化组分的 HPLC 的纯度鉴定 | 第16页 |
·NMR 结构鉴定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5页 |
·蜂王浆醇提物 MCI 柱层析粗分结果 | 第17页 |
·MCI 柱水洗脱部分的 ODS 柱细分结果 | 第17-18页 |
·MCI 柱 30%乙醇洗脱部分的 ODS 柱细分结果 | 第18-19页 |
·MCI 柱 50%乙醇洗脱部分的 ODS 细分结果 | 第19-20页 |
·MCI 色谱柱 70%乙醇洗脱部分的细分结果 | 第20-21页 |
·结构鉴定 | 第21-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6-3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试剂 | 第26页 |
·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待测样品的准备 | 第26页 |
·总抗氧化能力(T-AOC)实验 | 第26-27页 |
·清除 DPPH·自由基实验 | 第27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蜂王浆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27-29页 |
·MCI 色谱柱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分的抗氧化活性 | 第29-30页 |
·MCI 色谱柱水洗脱部分中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 第33-3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材料 | 第33页 |
·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蘑菇酪氨酸酶的制备 | 第33-34页 |
·反应试剂的配制 | 第34页 |
·酪氨酸酶的检测 | 第34页 |
·蘑菇酪氨酸酶活力的测定 | 第34页 |
·酪氨酸酶抑制率的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蜂王浆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 第35-36页 |
·MCI 柱不同洗脱部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 第36页 |
·50%和 70%乙醇洗脱部分中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 第36-37页 |
·构效关系讨论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的抑菌作用研究 | 第39-4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材料 | 第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无菌样品的制备 | 第39-40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0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40页 |
·抑菌环直径的测定 | 第40页 |
·最低抑菌浓度(MCI)的测定 | 第40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的抑菌作用 | 第41-42页 |
·蜂王浆醇溶性成分 MCI 柱不同洗脱部分的抑菌作用 | 第42页 |
·乙醇洗脱部分中不同组分的抑菌作用 | 第42-44页 |
·脂肪酸的抑菌机理探讨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附图:化合物核磁共振谱图 | 第5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