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2.1 《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14-16页 |
2.1.1 判定标准问题 | 第14-15页 |
2.1.2 监护问题 | 第15页 |
2.1.3 法律援助制度 | 第15-16页 |
2.1.4 检察监督问题 | 第16页 |
2.2 《办法》的规定 | 第16-17页 |
2.2.1 判定标准问题 | 第16页 |
2.2.2 检察监督问题 | 第16-17页 |
2.3 《条例(送审稿)》的规定 | 第17-19页 |
2.3.1 判定标准问题 | 第17页 |
2.3.2 监护问题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的实证分析 | 第19-26页 |
3.1 判定标准的司法乱象 | 第19-21页 |
3.1.1 实体判定标准混乱 | 第19-20页 |
3.1.2 形式判定标准不一 | 第20-21页 |
3.2 监护的司法乱象 | 第21-23页 |
3.2.1 监护人范围狭小 | 第22页 |
3.2.2 监护责任不明 | 第22-23页 |
3.3 救济途径的司法乱象 | 第23-24页 |
3.3.1 法律援助比例低 | 第23-24页 |
3.3.2 召开听证会困难 | 第24页 |
3.4 检察监督的司法乱象 | 第24-26页 |
3.4.1 检察机关出庭率低 | 第25页 |
3.4.2 检察机关检察权有限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司法乱象之成因 | 第26-33页 |
4.1 判定标准司法乱象之成因 | 第26-28页 |
4.1.1 相关概念界定不清 | 第26-28页 |
4.1.2 鉴定结论主观性大 | 第28页 |
4.2 监护司法乱象之成因 | 第28-30页 |
4.2.1 相关概念辨析不明 | 第29页 |
4.2.2 基层组织不愿承担监护责任 | 第29-30页 |
4.2.3 政府部门无法承担政府职责 | 第30页 |
4.3 救济途径司法乱象之成因 | 第30-31页 |
4.3.1 法律援助力度低 | 第30-31页 |
4.3.2 救济途径单一 | 第31页 |
4.4 检察监督司法乱象之成因 | 第31-33页 |
4.4.1 监督效力的有限性 | 第31-32页 |
4.4.2 监所部门之间的衔接冲突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司法乱象之消弭路径 | 第33-38页 |
5.1 明确判定标准 | 第33-34页 |
5.1.1 统一实体判定标准 | 第33-34页 |
5.1.2 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 | 第34页 |
5.2 完善监护主体责任 | 第34-35页 |
5.2.1 扩大监护责任主体的范围 | 第34-35页 |
5.2.2 建立被强制医疗人收容所 | 第35页 |
5.3 扩展救济途径 | 第35-36页 |
5.3.1 细化相关立法规定 | 第35-36页 |
5.3.2 引入听证会制度 | 第36页 |
5.4 强化检察监督 | 第36-38页 |
5.4.1 对诊断评估结果进行备案审查 | 第36-37页 |
5.4.2 落实巡回检察与派驻检察相结合的监督办法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