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震观测台网的小震记录建立川滇强地震动衰减关系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我国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 第11-12页 |
| ·基于地震学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发展 | 第12-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 第二章 数据说明 | 第18-3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测震数据 | 第18-24页 |
| ·强地震观测数据 | 第24-30页 |
| 第三章 区域震源谱和衰减参数的反演 | 第30-38页 |
| ·地震动傅里傅氏谱及其中参数 | 第30-33页 |
| ·反演方法 | 第33-34页 |
| ·反演策略中的两个具体问题 | 第34-38页 |
| 第四章 川滇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建立 | 第38-60页 |
| ·本文建立的川滇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 第38-43页 |
| ·结果的比较检验 | 第43-60页 |
| 第五章 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一例 | 第60-66页 |
| ·某一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 第60-61页 |
| ·与本文地震动衰减关系的衔接 | 第61-64页 |
| ·某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结果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用于合成大地震近场强地震动一例 | 第66-72页 |
| ·台站的基本信息和震源模型 | 第66-67页 |
| ·地震动的合成 | 第67-7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附录 | 第74-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 第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