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植物学论文

一株微拟球藻的鉴定及其光保护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2页
   ·微藻的鉴定第12-13页
   ·植物的光保护作用机制第13-19页
     ·减少光能吸收第14页
     ·环式电子传递第14页
     ·过剩光能的耗散第14-17页
     ·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清除体系第17-18页
     ·光呼吸作用第18页
     ·各种光保护机制的相互关系及互补效应第18-19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简介第19-22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简介第19页
     ·内参基因在实时定量PCR中应用第19-20页
     ·内参基因应具备的条件第20页
     ·内参基因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第20-22页
2 微拟球藻的分类及其系统发生分析第22-40页
   ·前言第22-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藻种和培养方法第23页
     ·观察实验第23-24页
     ·色素的提取与分析第24页
     ·油脂的测量第24-25页
     ·分子鉴定分析第25-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7页
     ·形态学分析第27-31页
     ·色素组成第31-32页
     ·脂肪酸组成第32-33页
     ·系统发生分析第33-37页
   ·讨论与总结第37-40页
3 质子梯度对微拟球藻NPQ的影响第40-50页
   ·前言第40-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培养条件第41页
     ·荧光参数和NPQ测量第41页
     ·叶黄素组成分析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8页
     ·NPQ的动力学第42-43页
     ·NPQ在微拟球藻中快速产生并且快速消散第43页
     ·NH4Cl和Nigericin对NPQ的影响第43-44页
     ·DCCD对NPQ的影响第44-45页
     ·DTT对NPQ的影响第45-46页
     ·DCMU对NPQ的影响第46-47页
     ·NPQ中与叶黄素循环有关第47-48页
   ·讨论与总结第48-50页
4 微拟球藻实时定量PCR的内参基因的筛选第50-61页
   ·前言第50-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5页
     ·培养条件与取样第51页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第51-53页
     ·实时定量PCR第53-54页
     ·数据分析第54页
     ·使用不合适的内参基因对Lhc基因的表达分析的影响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5页
     ·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分析第55-57页
     ·检测最适的内参基因数目的和最可靠的组合第57-58页
     ·最稳定/最不稳定内参基因对Lhc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8-59页
   ·讨论与总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导师组意见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犬瘟热病毒受体SLAM在水貂体内的分布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下一篇:替代责任论--以替代责任之一般责任构成为重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