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馈能式悬架性能仿真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 第12-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馈能式减振器的悬架系统分析 | 第15-24页 |
·汽车悬架系统简介 | 第15-16页 |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 | 第16-22页 |
·传统汽车减振器 | 第16-17页 |
·馈能式减振器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性能分析 | 第18-22页 |
·馈能式悬架性能分析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台架试验设计 | 第24-32页 |
·试验目的 | 第24页 |
·试验元件选型与安装 | 第24-26页 |
·试验台搭建 | 第26-29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充油方案 | 第29页 |
·设定四通道试验台的激振频率与幅值 | 第29-30页 |
·试验操作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2-38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油液压力曲线 | 第32页 |
·示功特性曲线 | 第32-34页 |
·不同激励下馈能减振器阻尼力 | 第34页 |
·不同激励下负载响应 | 第34-35页 |
·馈能减振器示功特性曲线 | 第35-36页 |
·仿真模型调整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49页 |
·ADAMS/Car建模简介 | 第38-39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子系统建模 | 第39-41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AMESim与ADAMS/Car联合仿真模型 | 第42-45页 |
·建立联合仿真环境 | 第43页 |
·建立ADAMS联合仿真模型 | 第43-44页 |
·联合仿真接口的建立 | 第44-45页 |
·馈能悬架系统K&C特性分析 | 第45-48页 |
·悬架运动学特性 | 第46-47页 |
·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整车平顺性仿真 | 第49-61页 |
·正弦激励试验 | 第49-51页 |
·随机不平路面试验 | 第51-58页 |
·不同车速下试验 | 第51-55页 |
·多种路面下试验 | 第55-58页 |
·凸台激励试验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后续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