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斜拉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大跨径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大跨径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的目标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大跨径桥梁结构健康安全监测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建立大跨桥梁结构健康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斜拉桥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 第16-31页 |
| ·层次分析方法的概述 | 第16-19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步骤 | 第17-19页 |
| ·变权的层次分析 | 第19页 |
| ·变权的层次分析法在郧阳汉江大桥评估中的应用 | 第19-30页 |
| ·郧阳汉江大桥的评估内容及评估模型研究 | 第19-21页 |
| ·确定郧阳汉江大桥的评估基准状态 | 第21页 |
| ·健康监测指标的数据标准化 | 第21-24页 |
| ·语言型监测指标数据 | 第22页 |
| ·单一数值型监测指标数据 | 第22-23页 |
| ·序列数值型监测指标数据 | 第23-24页 |
| ·评估系统的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评估指标初始权重的计算 | 第26-29页 |
| ·桥梁结构主梁模态指标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大跨径斜拉桥结构静动力分析 | 第31-50页 |
| ·郧阳汉江大桥的特点简介 | 第31页 |
| ·郧阳汉江公路大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 ·支承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 ·单一荷载作用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3-39页 |
| ·恒载作用的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3-36页 |
| ·活载作用的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6-37页 |
| ·温度荷载作用的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7-39页 |
| ·组合荷载作用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9-42页 |
| ·主梁结构的位移计算分析 | 第39-40页 |
| ·主梁结构的应力计算分析 | 第40-41页 |
| ·斜拉索索力分析 | 第41-42页 |
|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2-49页 |
| ·有限元理论动力特性初始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2-43页 |
| ·计算振型图 | 第43-48页 |
| ·成桥后动力特性试验结果 | 第48页 |
| ·动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斜拉桥健康监测方案 | 第50-66页 |
| ·监测参数的确定 | 第50页 |
| ·监测方案的确立 | 第50-56页 |
| ·主梁挠度检测 | 第50-51页 |
| ·索塔位移、变形监测 | 第51页 |
| ·主梁应力监测 | 第51-52页 |
| ·索塔应力监测 | 第52页 |
| ·斜拉索索力监测 | 第52-54页 |
| ·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53-54页 |
| ·索力监测位置 | 第54页 |
| ·结构动态特性监测 | 第54-55页 |
| ·温度参数监测 | 第55-56页 |
| ·桥梁结构报警阂值的确定 | 第56-59页 |
| ·关于行车方向应变阈值表 | 第56-57页 |
| ·关于索力的阈值表 | 第57-58页 |
| ·关于塔偏移量阈值表 | 第58页 |
| ·主梁挠度阈值表 | 第58-59页 |
| ·桥梁结构的仿真预演分析 | 第59-65页 |
| ·桥梁结构仿真预演的目的 | 第59页 |
| ·不同的日交通流量作用下的结构状况 | 第59-63页 |
| ·重载车仿真预演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郧阳汉江大桥健康状态评估实例 | 第66-78页 |
| ·郧阳汉江大桥监测项目评估 | 第66-77页 |
| ·主梁线形评估 | 第66-71页 |
| ·主梁线形监测数据 | 第66-70页 |
| ·主梁线形监测评估 | 第70-71页 |
| ·斜拉索状态评估 | 第71-77页 |
| ·斜拉索索力监测数据 | 第71-75页 |
| ·斜拉索状态评估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 第78页 |
| ·展望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