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DNA分子开关 | 第12-18页 |
·前言 | 第12页 |
·DNA分子开关的种类 | 第12-18页 |
·分子信标 | 第12页 |
·Z-BDNA变构开关 | 第12-13页 |
·镁离子开关 | 第13-14页 |
·三螺旋DNA开关 | 第14-15页 |
·基于i-motif的开关 | 第15-16页 |
·基于G四聚体的开关 | 第16-18页 |
·DNA分子开关与核酸适体的融合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核酸适体 | 第18页 |
·诊断和传感器 | 第18-21页 |
·小分子检测 | 第18-19页 |
·蛋白质检测 | 第19-21页 |
·本文构思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导电型开关的三路结合式溶菌酶适体传感器 | 第23-34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4-25页 |
·适体传感器的组装 | 第25页 |
·二茂铁标记到cDNA | 第25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25-26页 |
·传感界面的再生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TWJ-DNA的结构的形成 | 第26-27页 |
·cDNA1表面密度对传感的影响 | 第27-28页 |
·TWJ-DNA适体传感器的特性 | 第28-30页 |
·适体传感器对溶菌酶的响应 | 第30-31页 |
·适体传感器的特异性 | 第31-32页 |
·适体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电极支持脂质双层膜上基于适体的ATP检测方法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35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35-36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实验原理 | 第36-37页 |
·底液的选择 | 第37-38页 |
·孵化时间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pH对CV的影响 | 第39-40页 |
·底液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MB在LB/ME上的作用机理 | 第41-44页 |
·ATP检测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基于三螺旋开关的表面增强拉曼适体传感器检测细胞色素c | 第46-57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47页 |
·金纳米颗粒基底的制备 | 第47-48页 |
·STP-适体结合物的固定 | 第48页 |
·传感界面的再生 | 第48页 |
·STP表面密度的测量 | 第48-49页 |
·拉曼测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检测原理 | 第49-50页 |
·特征增强场的尺寸 | 第50-51页 |
·STP链长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STP表面密度对传感的影响 | 第52-54页 |
·自组装层对SERS响应的影响 | 第54页 |
·定量检测以及选择性测试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