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和评价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理论层面的研究 | 第10页 |
·历史方面的研究 | 第10页 |
·现实层面的研究 | 第10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理论创新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 第11页 |
·历史研究与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1页 |
·读书与文献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创新点 | 第11页 |
·未解决的问题与不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当代社会劳动所呈现的新特点 | 第12-16页 |
·科技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第12-13页 |
·科技劳动的定义 | 第12-13页 |
·科技劳动的内容 | 第13页 |
·科技型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增大 | 第13页 |
·管理型劳动在经济运行和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第13-14页 |
·精神需求增大 | 第14页 |
·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第14页 |
·精神劳动的比重增大 | 第14页 |
·服务性劳动的种类多,比重大 | 第14-15页 |
·劳动市场化、商业化、社会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劳动的提出和对劳动认识的发展 | 第16-22页 |
·古代希腊和中国哲人的“天才”和“创见” | 第16页 |
·资产阶级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劳动的认识 | 第16-17页 |
·配弟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第16页 |
·斯密指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尺度 | 第16-17页 |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 | 第17页 |
·德国古典哲学对劳动认识的巨大贡献 | 第17-18页 |
·黑格尔对劳动的认识 | 第17页 |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唯物主义改造 | 第17-18页 |
·空想社会主义对劳动的认识 | 第18-19页 |
·圣西门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同情劳动者 | 第18页 |
·傅立叶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能 | 第18页 |
·欧文主张废除私有制 | 第18-19页 |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 第19-20页 |
·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 | 第19页 |
·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相异化 | 第19-20页 |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 第20页 |
·人同人相异化 | 第20页 |
·恩格斯对劳动的认识 | 第20-22页 |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 第20-21页 |
·劳动是人猿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当代学者对劳动概念的内涵界定的综述 | 第22-29页 |
·从劳动形式和地位来定义劳动 | 第22-23页 |
·从劳动的结果和过程来谈论劳动 | 第23-24页 |
·人摘取果实和动物采集果实 | 第23页 |
·人类的生产性采集和偷窃果实 | 第23页 |
·劳动与种毒、制毒 | 第23页 |
·被迫行乞骗钱的儿童和奴隶 | 第23-24页 |
·家政的聊天服务和日常聊天 | 第24页 |
·劳动与学习 | 第24页 |
·劳动与保管 | 第24页 |
·从人的全面发展来谈劳动 | 第24-25页 |
·劳动是知识力不断积累的过程 | 第25-26页 |
·劳动是实践活动 | 第26-27页 |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定义劳动 | 第27-28页 |
·马歇尔对劳动的界定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对当代劳动概念内涵的科学界定 | 第29-42页 |
·“劳动”的涵义 | 第29-33页 |
·什么是实践活动 | 第33-36页 |
·动物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区别 | 第33-34页 |
·人们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比其他动物复杂 | 第34-36页 |
·单环节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 | 第36-38页 |
·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是由单环节活动构成的 | 第36页 |
·实践活动的特征等是由单环节活动来显示 | 第36-37页 |
·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的单环节活动之间的环节是有联系的 | 第37-38页 |
·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区别 | 第38-42页 |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是分开的,动物则不同 | 第38-39页 |
·劳动具有社会强制性的特点 | 第39-40页 |
·劳动与消费、娱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取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