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理论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内容及思路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实践观 | 第14-23页 |
·古代西方哲学概述 | 第14页 |
·古代西方哲学的实践思想 | 第14-16页 |
·苏格拉底之“永不停息的精神助产” | 第14-15页 |
·亚里士多德之“完成目的的内在运动” | 第15-16页 |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实践思想 | 第16-17页 |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实践思想 | 第16页 |
·培根的经验论与笛卡尔的唯理论中的实践思想 | 第16-17页 |
·实践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21页 |
·康德之“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划分 | 第17-19页 |
·黑格尔之理论和实践的对立 | 第19-20页 |
·费尔巴哈之排除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人” | 第20-21页 |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实践的本体论 | 第23-29页 |
·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 第23-25页 |
·实践:作用于客观世界的人的感性活动 | 第25-27页 |
·实践: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实践的知识论 | 第29-37页 |
·实践的知识论的学说史背景 | 第29-31页 |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 第31-32页 |
·认识的实践性本质 | 第32-34页 |
·认识是在摹写基础之上的创造 | 第32-33页 |
·认识过程是实践的普遍性与直接现实性的矛盾展开 | 第33-34页 |
·真理的实践性 | 第34-37页 |
·真理的客观性与实践的客观性 | 第34-35页 |
·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的经验性 | 第35页 |
·真理的价值性与实践的主体性 | 第35-37页 |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37-44页 |
·恩格斯和列宁的实践观 | 第37-39页 |
·恩格斯的实践观 | 第37-38页 |
·列宁的实践观 | 第38-39页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 | 第39-41页 |
·毛泽东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39-40页 |
·邓小平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40-41页 |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