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学雷锋:一个国家运动视角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问题缘起第8-1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相关概念厘清第10-14页
     ·雷锋第10页
     ·学雷锋第10-11页
     ·社会运动、群众运动、运动式治理与国家运动第11-14页
   ·学雷锋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对学雷锋活动的历史回顾第14-15页
     ·对学雷锋产生的历史根源的研究第15-16页
     ·对当下学雷锋活动的反思与对策研究第16页
   ·文献评述与本文的视角第16-18页
第三章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18-21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21页
     ·文献研究法第18-19页
     ·分析文本:《人民日报》第19-21页
第四章 学雷锋的历史进程第21-37页
   ·从沈阳军区到走向全国(1961-1963年)第21-29页
     ·生平第21-22页
     ·发现第22-25页
     ·宣传第25-27页
     ·运动第27-29页
   ·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1966-1976年)第29-31页
     ·批刘第30页
     ·斗邓第30-31页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1976-1980年)第31-34页
     ·揭批“四人帮”第32-33页
     ·拨乱反正第33-34页
   ·80年代后的两次高潮(1981-2011年)第34-36页
     ·1981年第一次高潮第34-35页
     ·1990年第二次高潮第35-36页
   ·学雷锋活动趋势和特点第36-37页
第五章 作为国家运动的学雷锋第37-46页
   ·学雷锋运动发生与变异机制第37-41页
     ·发动机:卡里斯玛权威及其常规化的组织第37-39页
     ·转化器:新运动代替旧运动第39-41页
     ·助推力:各级政府和官僚体系中的官员第41页
   ·变异:目标置换与行动变异第41-43页
   ·组织化、制度化与行政化第43-45页
     ·组织行政化、等级化第43-44页
     ·形式的多样化、专业化第44页
     ·政治任务行政化、行政任务政治化第44-45页
   ·对2012年学雷锋热潮的可能解释第45-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6-50页
   ·结论第46页
   ·对国家运动理论的讨论第46-47页
     ·国家运动中卡里斯玛权威的“双向强化”第46-47页
     ·国家运动中追随者的“积极筹划”第47页
     ·国家运动的制度化与专业化第47页
   ·对于当前学雷锋运动的几点反思第47-49页
     ·先进高尚与政治需要第47-48页
     ·“推进常态”与“继续运动”第48-49页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文化的需求与建构--解析“雷锋精神”
下一篇:宁夏生态移民区低保制度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