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呼唤 | 第10页 |
| ·江苏省的高考模式改革的要求 | 第10-11页 |
|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一剂良方 | 第11-12页 |
| ·走进新课程的一条捷径 | 第12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本领域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国外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内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生物学科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文献法 | 第17页 |
| ·行动研究法 | 第17页 |
| ·调查法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 ·问题解决理论描述 | 第18-21页 |
| ·问题 | 第18页 |
| ·问题解决的含义 | 第18-19页 |
| ·问题解决的心理学观点 | 第19-20页 |
|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 ·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21-25页 |
| ·问题解决教学的含义及分析 | 第21页 |
| ·问题解决教学观概述 | 第21-23页 |
| ·“问题解决”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生物问题解决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44页 |
| ·调查目的 | 第25页 |
|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5页 |
| ·现状调查 | 第25-39页 |
| ·问卷调查 | 第25-37页 |
| ·访谈 | 第37-39页 |
|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4页 |
| ·学生方面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 第39-41页 |
| ·教师方面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 第44-54页 |
| ·高中生生物问题解决的特点 | 第44-45页 |
| ·心理特点 | 第44页 |
| ·思维特点 | 第44-45页 |
|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构建 | 第45-54页 |
| ·创设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45-48页 |
| ·分析解决问题策略 | 第48-52页 |
| ·评价反思策略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研究的实施与结果 | 第54-67页 |
| ·研究的规划与实施 | 第54页 |
| ·问题解决教学案例 | 第54-62页 |
| ·教学设计思路 | 第54-55页 |
| ·教材分析 | 第55页 |
| ·学情分析 | 第55页 |
| ·教学目标 | 第55-56页 |
| ·教学重点 | 第56页 |
| ·教学难点 | 第56页 |
| ·教学手段 | 第56页 |
| ·课时安排 | 第56页 |
| ·教学过程 | 第56-62页 |
| ·板书设计 | 第62页 |
| ·教学反思 | 第62页 |
| ·研究结果 | 第62-65页 |
| ·智力水平方面 | 第62-64页 |
| ·能力培养方面 | 第64-65页 |
| ·研究结论 | 第65-67页 |
| 第六章 注意点、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注意点 | 第67-68页 |
| ·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对话、交流的教学氛围 | 第67页 |
| ·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 第67页 |
| ·要突出学生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第67页 |
| ·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把握 | 第67-68页 |
| ·问题的设置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开放性 | 第68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