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28页 |
·界定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工作 | 第17-18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 | 第18-19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现状 | 第19-21页 |
·建设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特点 | 第19-20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框架构成 | 第21-27页 |
·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 第22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框架 | 第22-23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23-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CSPCF模型的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的识别 | 第28-35页 |
·风险识别的一般步骤 | 第28页 |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28页 |
·问卷内容的介绍 | 第28-31页 |
·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31-32页 |
·数据统计的结果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评价理论 | 第35-50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5页 |
·文献相关方法综述 | 第35-37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5-36页 |
·模糊风险综合评价理论 | 第36-37页 |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步骤 | 第37页 |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模分析 | 第37-49页 |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确定各因素指标的权重 | 第38-47页 |
·评语集的确定 | 第47页 |
·各级风险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47-49页 |
·计算各级风险评价指标集的隶属相量,得出最后风险水平评价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管理理论探索 | 第50-58页 |
·关于贝叶斯网络文献综述 | 第50-51页 |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步骤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对策 | 第58-65页 |
·风险规避 | 第58页 |
·风险转移 | 第58-59页 |
·风险自留 | 第59页 |
·损失控制 | 第59-60页 |
·风险预防 | 第60-61页 |
·风险监控 | 第61-62页 |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工程实例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1: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调查表 | 第71-75页 |
附录2:MATLAB程序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