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低碳建筑的内涵界定 | 第12-21页 |
| ·低碳建筑的定义 | 第12-14页 |
| ·低碳建筑的特征 | 第14-17页 |
|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 ·低碳建筑的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重点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 ·重点 | 第22-23页 |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4-32页 |
| ·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研究 | 第24-25页 |
| ·建筑碳排放状况研究 | 第25-27页 |
| ·建筑碳排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29页 |
| ·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 | 第29-30页 |
| ·研究趋势 | 第30-32页 |
| 3 我国建筑碳排量测算及其特征分析 | 第32-46页 |
| ·我国建筑能耗测算 | 第32-37页 |
| ·建筑能耗构成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 ·我国建筑能耗测算结论 | 第33-37页 |
| ·我国建筑碳排量测算及其特征分析 | 第37-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 ·数据说明 | 第37-39页 |
| ·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 ·研究结论 | 第44-46页 |
| 4 我国建筑碳排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 | 第46-56页 |
| ·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46-47页 |
| ·人口规模 | 第47页 |
| ·能源结构 | 第47-48页 |
| ·能源强度 | 第48-49页 |
| ·能源碳排放强度 | 第49页 |
| ·实证分析 | 第49-5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50-51页 |
| ·实证分析 | 第51-53页 |
| ·研究结论 | 第53-56页 |
| 5 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 | 第56-64页 |
| ·优化建筑能源结构 | 第56-58页 |
| ·促进技术进步,优化建筑能源供给结构 | 第56页 |
| ·改革价格体系,优化建筑能源需求结构 | 第56-58页 |
| ·降低建筑能源强度 | 第58-63页 |
| ·促进技术进步,降低建筑能源强度 | 第58-59页 |
| ·调整价格政策,降低建筑能源强度 | 第59-61页 |
| ·培育低碳意识,降低建筑能源强度 | 第61-63页 |
| ·降低电力碳排放强度 | 第63-64页 |
| ·促进技术进步,降低电力碳排放强度 | 第63页 |
|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电力碳排放强度 | 第63-64页 |
| 6 促进我国建筑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4-68页 |
| ·培育居民低碳意识 | 第64页 |
| ·推动建筑能源价格改革 | 第64-65页 |
| ·建立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 | 第65-66页 |
| ·创新市场机制实现建筑低碳化 | 第66-68页 |
| 7 结论与不足 | 第68-70页 |
|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 ·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