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多糖的分类 | 第11页 |
·食药用真菌多糖 | 第11-14页 |
·食药用真菌多糖简介 | 第11-12页 |
·茯苓多糖 | 第12-14页 |
·茯苓多糖衍生化及生理性质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羧甲基化茯苓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茯苓多糖磷酸酯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茯苓多糖硫酸酯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茯苓多糖氧化研究进展 | 第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课题构想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不同取代基修饰的茯苓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24-47页 |
·引言 | 第24页 |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4-26页 |
·原料 | 第24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 | 第26页 |
·乙酰化茯苓多糖的制备 | 第26-27页 |
·羧甲基茯苓多的制备 | 第27页 |
·磷酸化茯苓多糖的制备 | 第27页 |
·硫酸化茯苓多糖的制备 | 第27-28页 |
·羟乙基化茯苓多糖的制备 | 第28页 |
·多糖的 IR 分析 | 第28-29页 |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29页 |
·多糖溶解度的测定 | 第29页 |
·不同化学基团修饰茯苓多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第29-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不同取代基修饰的茯苓多糖衍生物的红外图谱分析 | 第31-36页 |
·茯苓多糖衍生物的分子量及溶解度 | 第36页 |
·茯苓多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第36-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页 |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7-49页 |
·原料 | 第47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合成 | 第49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取代度的测定 | 第49-50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溶解度的测定 | 第50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的 IR 分析 | 第50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分子量测定 | 第50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红外图谱分析 | 第51-52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衍生物分子量和溶解度 | 第52页 |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52-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四章 羧甲基茯苓多糖与胆酸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61-76页 |
·前言 | 第61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1-62页 |
·原料 | 第61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1-6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胆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页 |
·磷酸缓冲液浓度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2页 |
·磷酸缓冲液 pH 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温度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3页 |
·尿素浓度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3页 |
·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的等温线 | 第63页 |
·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的吸附模型回归分析 | 第63-66页 |
·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 | 第64页 |
·Freundlich 等温吸附方程 | 第64页 |
·Redlich-Peterson 等温吸附方程 | 第64-65页 |
·Temkin 等温吸附方程 | 第65页 |
·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的热力学分析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磷酸缓冲液浓度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磷酸缓冲液 pH 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7页 |
·温度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尿素浓度对羧甲基多糖结合胆酸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的等温线 | 第69页 |
·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的等温方程 | 第69-73页 |
·羧甲基茯苓多糖结合胆酸的热力学分析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