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杆双回线故障稳态分析及其单端量选相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双回线故障分析方法研究 | 第16-18页 |
| ·回线选相研究 | 第18-21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 第2章 同杆双回线故障及其定性分析研究 | 第24-4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同杆双回线的故障类型 | 第24-25页 |
| ·单回线简单故障 | 第24页 |
| ·跨线故障 | 第24-25页 |
| ·常用的双回线故障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 ·双回线模型 | 第25-26页 |
| ·单回线故障的分析计算 | 第26-29页 |
| ·跨线故障的分析计算 | 第29-31页 |
| ·基于互感均值的双回线故障定性分析方法 | 第31-43页 |
| ·新方法的提出 | 第31-32页 |
| ·互感均值的计算 | 第32-33页 |
| ·基于互感均值的双回线模型 | 第33-34页 |
| ·双回线故障定性分析 | 第34-38页 |
| ·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38-41页 |
| ·定性分析法下的双回线故障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 ·计算精度与适用范围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同杆双回线故障的六序分量分析 | 第44-95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同杆双回线的六序分量法 | 第44-49页 |
| ·基于六序分量的故障分析 | 第49-89页 |
| ·一相类故障的六序分量分析 | 第49-52页 |
| ·两相类故障的六序分量分析 | 第52-67页 |
| ·三相类故障的六序分量分析 | 第67-89页 |
| ·双回线故障的特征分析 | 第89-93页 |
| ·同杆双回线短路的故障电流分量 | 第89-92页 |
| ·同杆双回线短路的故障电压分量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第4章 基于单端双回线故障电流的新选相方法 | 第95-110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新的选相方法介绍 | 第95-96页 |
| ·选出故障相别 | 第96-99页 |
| ·单端同名相电流和的故障特征 | 第96-97页 |
| ·选出故障相别的原理与判据 | 第97-99页 |
| ·确定故障相线 | 第99-103页 |
| ·单端同名相电流的故障特征 | 第99-101页 |
| ·利用反向同向相电流比值选相的原理与判据 | 第101-103页 |
| ·基于电流相位比较的配合选相方案 | 第103-107页 |
| ·近端故障下的故障电流特征 | 第103-104页 |
| ·近端故障的判别及其选相算法 | 第104-107页 |
| ·选相原理的仿真验证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5章 新选相方法的实用化研究 | 第110-141页 |
| ·引言 | 第110页 |
| ·反向同向相电流比值门槛的自适应研究 | 第110-117页 |
| ·影响反向同向相电流比值门槛的因素 | 第110-114页 |
| ·自适应的电流比值门槛 | 第114-117页 |
| ·电压辅助选相 | 第117-121页 |
| ·单纯电流选相或电压选相存在的不足 | 第117-118页 |
| ·近端测量电压的故障特征 | 第118页 |
| ·利用电压辅助选出故障相别 | 第118-121页 |
| ·参数不对称对选相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 ·系统三相参数不对称 | 第121页 |
| ·故障过渡阻抗不对称 | 第121-123页 |
| ·总的综合选相流程 | 第123-124页 |
| ·仿真验证 | 第124-140页 |
| ·金属性故障下的仿真 | 第124-132页 |
| ·经过渡电阻故障下的仿真 | 第132-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41-144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41-142页 |
|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42-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2-15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53-154页 |
| 致谢 | 第154-1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