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A模型的时变系统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时变系统特性的描述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非时变结构参数识别 | 第12页 |
| ·时变结构参数识别 | 第12-14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时变系统有限元仿真 | 第15-23页 |
| ·时不变悬臂梁系统有限元建模 | 第15-16页 |
| ·时不变悬臂梁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16-19页 |
| ·动响应求解 | 第16-18页 |
| ·信号频域处理 | 第18-19页 |
| ·时变悬臂梁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19-22页 |
| ·时变悬臂梁动响应求解 | 第20-21页 |
| ·时变悬臂梁响应信号频域处理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 | 第23-42页 |
|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简介 | 第23页 |
| ·ARMA 模型理论 | 第23-26页 |
| ·ARMA 模型算法简介 | 第23-24页 |
| ·ARMA 模态识别原理 | 第24-25页 |
| ·ARMA 模型系数的求解 | 第25-26页 |
| ·AR 模型理论 | 第26页 |
| ·AR 模型算法简介 | 第26页 |
| ·AR 模型系数的求解 | 第26页 |
| ·AR 模型算法仿真 | 第26-34页 |
| ·稳定图解法简介 | 第27-28页 |
| ·AR 模型原点激励响应的稳定图分析 | 第28-29页 |
| ·AR 模型跨点激励响应的稳定图分析 | 第29-30页 |
| ·精细时程积分法简介 | 第30-31页 |
| ·精细时程积分法求解的稳定图对比 | 第31-32页 |
| ·噪声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 ·ARMA 模型算法仿真 | 第34-41页 |
| ·ARMA 模型的稳定图分析 | 第34-37页 |
| ·ARMA 模型稳定图的工程分析 | 第37-39页 |
| ·ARMA 模型噪声影响性分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时变系统模态参数的识别 | 第42-54页 |
| ·AR 模型的时变系统稳定图分析 | 第42-47页 |
| ·时间区段对稳定图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模型阶次区间对稳定图的影响 | 第45-47页 |
| ·ARMA 模型的时变系统稳定图分析 | 第47-52页 |
| ·数值解法获取时变响应信号 | 第47-49页 |
| ·时变稳定图的优化 | 第49-51页 |
| ·IFFT 变换获取时变响应信号 | 第51-52页 |
| ·时序模型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悬臂梁试验研究 | 第54-61页 |
| ·试验具体内容 | 第54-57页 |
| ·试验基本组成 | 第54-56页 |
| ·试验具体过程 | 第56页 |
| ·试验注意事项讨论 | 第56-57页 |
| ·试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61页 |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