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 第11-17页 |
·南洛河流域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 第12-15页 |
·南洛河流域黄土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中国黄土旧石器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南洛河流域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南洛河流域黄土与古环境演变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南洛河流域黄土与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二章 野外采样与实验测试 | 第27-48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29页 |
·野外地层描述及采样 | 第29-44页 |
·实验测试 | 第44-48页 |
·粒度测试 | 第44-45页 |
·地球化学测试 | 第45页 |
·有机碳同位素测试 | 第45-46页 |
·元素碳测试和炭屑统计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黄土的成因和物质来源 | 第48-61页 |
·粒度测试结果 | 第48-52页 |
·地球化学测试结果 | 第52-56页 |
·Sr/Nd同位素组成 | 第56-58页 |
·南洛河流域黄土物源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南洛河流域更新世植被组成变化 | 第61-72页 |
·黄土全样有机碳同位素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上白川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测试结果 | 第61-63页 |
·刘湾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测试结果 | 第63页 |
·乔家窑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测试结果 | 第63页 |
·南洛河流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影响因素 | 第63-65页 |
·南洛河流域C3/C4植被组成反映的气候变化 | 第65-66页 |
·南洛河流域δ~(13)C_(org)揭示的植被演化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南洛河流域古人类用火的历史 | 第72-79页 |
·黄土元素碳和炭屑的测试与统计结果 | 第72-75页 |
·两种火的历史代用指标的意义的讨论 | 第75-78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南洛河流域古人类活动和旧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 | 第79-82页 |
第七章 南洛河流域古人类生存环境 | 第82-93页 |
·南洛河流域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82-87页 |
·古人类活动时期的古生态背景 | 第87-88页 |
·南洛河流域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用火分析 | 第88-9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