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短时强降水特征及预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短时强降水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资料说明 | 第17-21页 |
| ·研究区概况及地形介绍 | 第17-18页 |
| ·数据处理及强降水定义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和成因分析 | 第21-41页 |
| ·观测值和资料 | 第21-22页 |
| ·降水实况 | 第22-24页 |
| ·地理环境和地质地貌成因分析 | 第24-27页 |
| ·地理环境和地质地貌分析 | 第24-26页 |
| ·地质地貌影响因子 | 第26-27页 |
| ·气候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 ·历史气候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 ·月季气候特征研究 | 第29-30页 |
| ·天气成因 | 第30-37页 |
| ·天气学分析 | 第30-36页 |
| ·物理量诊断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陇东南地区短历时降水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 第41-49页 |
| ·资料及其处理方法 | 第41-42页 |
| ·资料 | 第41页 |
| ·强降水事件和短历时降水的定义 | 第41页 |
| ·强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定义 | 第41-42页 |
| ·归一化的降水日变化 | 第42页 |
| ·短历时降水特征分析 | 第42-47页 |
| ·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特征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降水反演 | 第49-69页 |
| ·资料及处理方法 | 第49-52页 |
| ·雷达对同点的可靠性及等距离线上的反射率水平剖面分析 | 第52-54页 |
| ·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 | 第54-55页 |
| ·雷达估测降水 | 第55-59页 |
| ·分组估测法 | 第56-57页 |
| ·整体最优化法 | 第57-58页 |
| ·分型Z-I关系法 | 第58页 |
| ·多因子反演 | 第58-59页 |
| ·雷达定量反演降水及其在陇东南地区面雨量估算中的应用 | 第59-65页 |
| ·降水反演校准方法及原理 | 第61-65页 |
| ·小结 | 第65-69页 |
| 第六章 陇东南地区中尺度物理量分布特征及其短历时强降水的关系 | 第69-79页 |
| ·资料及处理方法 | 第69页 |
| ·资料 | 第69页 |
| ·定义 | 第69页 |
| ·预报因子物理意义及其分布特征 | 第69-75页 |
| ·物理量的选取 | 第69-70页 |
| ·热力稳定度指标 | 第70-72页 |
| ·能量指数类指标 | 第72页 |
| ·动力指数类指标 | 第72-74页 |
| ·热力和动力综合指标 | 第74-75页 |
| ·多物理量综合预报性分析 | 第75-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七章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流降水的边界层特征分析 | 第79-87页 |
| ·资料及处理方法 | 第79-80页 |
| ·站点及资料介绍 | 第79-80页 |
| ·最大混合层厚度特征分析 | 第80-82页 |
| ·陆面特征分析 | 第82-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 ·主要结论 | 第87-89页 |
|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 在研期间学习成果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