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框架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无水港的形成文献研究 | 第14页 |
·无水港的功能文献研究 | 第14-15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文献研究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无水港概念与空间组织结构概述 | 第17-24页 |
·无水港概念 | 第17-20页 |
·无水港概念的发展 | 第17-18页 |
·无水港的本质含义 | 第18-20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概述 | 第20-24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 | 第21-24页 |
第3章 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现状与分析 | 第24-42页 |
·国内外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现状 | 第24-29页 |
·北美无水港空间组织的结构现状 | 第24-25页 |
·欧洲无水港空间组织的结构现状 | 第25-27页 |
·国内无水港空间组织的结构现状 | 第27-29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的本质特性 | 第29-31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分析 | 第31-36页 |
·港口导向的圈层式结构 | 第31-34页 |
·内陆导向的点轴式结构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的演化 | 第36-42页 |
·点结构形成-无水港选址 | 第36-37页 |
·线结构形成-物流通道建设 | 第37-38页 |
·网结构形成-无水港网络构建 | 第38-40页 |
·面结构形成-“双腹地”形成 | 第40-42页 |
第4章 无水港空间组织方法研究 | 第42-55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无水港选址模型 | 第42-50页 |
·无水港选址原则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5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概述 | 第45-46页 |
·BP神经网络的算法 | 第46-50页 |
·基于模糊聚类的无水港规模划分模型 | 第50-52页 |
·K-均值聚类分析的概述 | 第51页 |
·K-均值聚类分析的算法流程 | 第51-52页 |
·无水港辐射腹地规划模型 | 第52-55页 |
第5章 天津港无水港空间组织结构的实证 | 第55-70页 |
·天津港无水港发展现状及腹地划分 | 第55-57页 |
·天津港无水港发展现状 | 第55页 |
·天津港无水港腹地圈层的划分 | 第55-57页 |
·天津港无水港选址及规模的确定—点结构形成 | 第57-63页 |
·天津港无水港的选址 | 第57-61页 |
·天津港无水港规模与等级的划分 | 第61-63页 |
·天津无水港网络物流通道的构建—线结构形成 | 第63-64页 |
·天津无水港的网络化—网结构形成 | 第64-66页 |
·天津无水港辐射腹地的构建—面结构形成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无水港候选城市原始指标数据 | 第76-82页 |
附录B 各货主城市周转无水港路线表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