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网络监督及其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网络监督的特点与产生原因第16-24页
   ·网络监督的涵义第16-17页
   ·网络监督的特点第17-19页
     ·群众性第17页
     ·开放性第17-18页
     ·实时性第18页
     ·难控性第18页
     ·低成本第18页
     ·影响大第18页
     ·负面性第18-19页
   ·网络监督的产生原因第19-23页
     ·传统监督方式的局限性第19-20页
     ·网络传播的优势第20-21页
     ·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第21-22页
     ·民众希望得到参政议政话语权的热情高涨第22页
     ·政府管理的缺失引起不满情绪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网络监督政府的作用与现状分析第24-40页
   ·网络监督对加强政府管理的意义第24-30页
     ·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执行力第24-25页
     ·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第25-28页
     ·成为反腐问责的一支特殊力量第28-30页
   ·网络监督政府的主要表现第30-35页
     ·网络使公众拥有了更充分的知情权和发言权第30-32页
     ·网络降低了公众参政议政的门槛第32页
     ·网络促使政府部门更广泛地倾听民意第32-35页
   ·网络监督政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35-39页
     ·网络监督被滥用第35页
     ·网络诽谤第35-36页
     ·隐私权容易被侵犯第36-37页
     ·政府的不当干预第37-39页
     ·网络监督与网络监管的冲突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监督的实践经验第40-46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监督的主要措施第40-45页
     ·美国第40-41页
     ·英国第41-42页
     ·新加坡第42-44页
     ·德国第44-45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处理网络监督与政府关系的经验借鉴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政府应对网络监督的策略途径第46-54页
   ·加强监督管理第46-49页
     ·完善法律法规第46-47页
     ·加强网络媒体自律第47-48页
     ·大力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第48-49页
   ·加大信息产业建设第49-50页
     ·促进政务网站建设第49-50页
     ·规范网络信息监管第50页
   ·畅通与公众进行网络沟通的渠道第50-52页
     ·建立舆情处理机构第50-51页
     ·加强政务论坛维护管理第51-52页
     ·提升技术手段,加大隐私保护第52页
   ·利用网络新形式,促进政府与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第52-53页
     ·畅通网民政治参与渠道第52-53页
     ·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件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宏观调控新政的效应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下一篇: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珠江粤港新型创意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