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4-60页 |
|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残留问题 | 第14-16页 |
| ·农药的残留危害 | 第16-17页 |
| ·色谱、色谱-质谱联用及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32页 |
| ·蔬菜和水果中的农残分析 | 第19-32页 |
| ·气相色谱法 | 第19-25页 |
|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第25-28页 |
| ·低压气相色谱质谱法 | 第28-29页 |
| ·液相色谱法 | 第29页 |
| ·液相色谱-质谱法 | 第29-31页 |
| ·气液色谱法 | 第31页 |
| ·化学发光法 | 第31-32页 |
| ·酶传感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32-41页 |
| ·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 | 第34-38页 |
| ·电位型胆碱酯酶传感器 | 第34-35页 |
| ·安培型胆碱酯酶传感器 | 第35-38页 |
| ·有机磷水解酶生物传感器 | 第38-41页 |
| ·电位型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 | 第39-40页 |
| ·安培型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 | 第40-41页 |
| ·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 | 第41页 |
| ·直接电化学传感 | 第41-42页 |
| ·免疫分析法 | 第42-43页 |
| ·其它检测方法 | 第43页 |
| ·本文的设计思想及主要创新点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60页 |
| 第二章 基于麦饭石掺杂可抛式电极亚纳摩尔水平电化学法测定咪酰胺及其代谢物 | 第60-74页 |
| ·前言 | 第60-62页 |
| ·实验内容 | 第62-65页 |
| ·试剂和溶液 | 第62页 |
| ·仪器 | 第62-63页 |
| ·可抛式掺杂电极的制备 | 第63-64页 |
| ·样品的准备 | 第64页 |
| ·分析步骤 | 第64-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 ·咪酰胺及其水解产物的电化学活性 | 第65-66页 |
| ·不同电极的比较 | 第66页 |
| ·麦饭石掺杂比例的优化 | 第66-67页 |
| ·pH值的优化 | 第67-68页 |
| ·沉积电位和富集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工作曲线 | 第69-70页 |
| ·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70页 |
| ·干扰物质的测定 | 第70-71页 |
| ·样品分析 | 第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第三章 基于纳米二氧化钛耦合丝网印刷电极对除线磷的新型光电化学传感 | 第74-88页 |
| ·前言 | 第74-76页 |
| ·实验内容 | 第76-78页 |
| ·试剂与溶液 | 第76页 |
| ·仪器设备 | 第76-77页 |
| ·光催化与电化学检测 | 第77-78页 |
| ·青菜样品的制备及检测 | 第7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4页 |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78-79页 |
| ·除线磷及其光解物的电化学行为 | 第79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79-82页 |
| ·光催化时间的优化 | 第80页 |
| ·pH值的优化 | 第80-81页 |
| ·沉积电位与富集时间的优化 | 第81-82页 |
| ·分析测试 | 第82-83页 |
| ·干扰离子的测定 | 第83页 |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第四章 十二烷基磺酸钠增敏电化学法亚纳摩尔水平测定橘皮中的邻苯基苯酚 | 第88-104页 |
| ·前言 | 第88-89页 |
| ·实验内容 | 第89-92页 |
| ·试剂和溶液 | 第89-90页 |
| ·仪器装置 | 第90页 |
| ·可抛式电极的制备 | 第90-91页 |
| ·分析方法 | 第91页 |
| ·样品制备方法 | 第91-9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0页 |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92页 |
| ·邻苯基苯酚的电化学行为 | 第92-94页 |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 ·邻苯基苯酚的电化学参数 | 第95-97页 |
| ·富集电位与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97-98页 |
| ·工作曲线 | 第98-99页 |
| ·电极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99页 |
| ·其它物质的干扰 | 第99-100页 |
| ·样品分析 | 第100页 |
| ·小结 | 第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 第五章 基于功能化聚(3-己基噻吩)/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毒死蜱的光电化学传感 | 第104-120页 |
| ·前言 | 第104-106页 |
| ·实验内容 | 第106-108页 |
| ·材料及试剂 | 第106-107页 |
| ·仪器 | 第107-10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3页 |
| ·聚(3-己基噻吩)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的表征 | 第108-110页 |
| ·毒死蜱的光电化学氧化 | 第110-112页 |
| ·条件优化 | 第112-113页 |
| ·光电化学法检测毒死蜱 | 第113-114页 |
| ·聚(3-己基噻吩)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传感器的稳定性 | 第114-115页 |
| ·干扰测定及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第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 结论 | 第120-121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21-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