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红厚壳和小叶地不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37页
   ·红厚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11-25页
     ·红厚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1-22页
       ·口山酮类化合物第11-17页
       ·香豆素类化合物第17-20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20-21页
       ·萜类化合物第21-22页
     ·红厚壳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22-24页
       ·抗 HIV 活性第22-23页
       ·抗肿瘤活性第23页
       ·抗菌活性第23-24页
       ·其他活性第24页
     ·小结第24-25页
   ·千金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25-37页
     ·千金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26-33页
       ·生物碱类化合物第27-32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32-33页
       ·蒽醌类化合物第33页
       ·其他化合物第33页
     ·千金藤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33-35页
       ·抗肿瘤作用第33-34页
       ·镇静和镇痛作用第34页
       ·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第34-35页
       ·其他作用第35页
     ·小结第35-37页
第二章 红厚壳枝条化学成分的研究第37-53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7-39页
     ·植物来源及鉴定第37页
     ·肿瘤细胞株第37页
     ·人体病原菌第37-38页
     ·培养基第38页
     ·实验试剂及耗材第38-39页
     ·常用显色剂及其配置第39页
   ·仪器设备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44页
     ·提取分离第40-41页
     ·活性测定第41-44页
       ·肿瘤细胞毒活性测定第41-42页
       ·抗菌活性测定第42-44页
   ·化合物结构鉴定第44-52页
     ·化合物的结构第44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44-47页
       ·Caloxanthone Q (1)第44-45页
       ·6-羟基-2,3-二甲基口山酮(6-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 2)第45-47页
     ·已知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第47-52页
   ·活性测定结果第52页
     ·肿瘤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第52页
     ·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第52页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第三章 小叶地不容生物碱糖苷的研究第53-69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3-54页
     ·植物来源及鉴定第53页
     ·肿瘤细胞株第53页
     ·人体病原菌第53页
     ·培养基第53页
     ·实验试剂及耗材第53页
     ·常用显色剂及其配置第53-54页
   ·仪器设备第54页
   ·实验方法第54-56页
     ·提取分离第54-55页
     ·活性测定第55-56页
   ·化合物结构鉴定第56-67页
     ·化合物的结构第56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56-66页
       ·N-formyl-asimilobine-2-O-β-D-glucoside (1)第56-60页
       ·(–)-1-O-β-D-glucoside-8-oxotetrahy-dropalmatine (3)第60-62页
       ·Stephiferine B-10-O-β-D-glucoside (4)第62-64页
       ·1-N-monomethyl-carbamate-argentinine-3-O-β-D-glucoside (5)第64-66页
     ·已知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第66-67页
   ·活性测定结果第67-68页
     ·肿瘤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第67页
     ·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第67-68页
   ·小结与讨论第68-69页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第69-71页
   ·红厚壳中的口山酮类化合物第69页
   ·小叶地不容中的生物碱糖苷类化合物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缩略语表第78-79页
附录第79-99页
致谢第99-100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细菌Bacillaceae sp.v107和真菌zp6次级代谢产物及滇南苦刺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下一篇:石榴籽油的提取工艺及微囊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