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探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4页
1 绪论第14-25页
   ·选题背景第14-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意义第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21-24页
     ·商品流通的界定第21-22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内涵的界定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2 文献综述第25-47页
   ·现代化及其测评研究综述第25-32页
     ·现代化内涵的研究综述第25-26页
     ·现代化理论演变第26-27页
     ·现代化测度的研究综述第27-32页
     ·小结第32页
   ·经济现代化及其测度研究综述第32-37页
     ·经济现代化概念的研究综述第32-33页
     ·经济现代化内容研究综述第33-35页
     ·经济现代化测度的研究综述第35-37页
     ·经济现代化研究评述第37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及其测评研究综述第37-46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内容的研究综述第38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特征的研究综述第38-39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综述第39-42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差距的研究综述第42-44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路径研究的综述第44-45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相关研究领域的几点不足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第47-59页
   ·经济现代化理论第47-51页
     ·经济现代化一般理论第47-48页
     ·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第48-51页
     ·经济现代化理论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中的应用第51页
   ·商品流通“三流”理论第51-53页
     ·商品流通“三流”理论基础第51-53页
     ·商品流通的“三流”理论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中的应用第53页
   ·系统理论第53-58页
     ·一般系统理论概述第53-55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子系统组成第55-56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系统的特征第56-57页
     ·系统理论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中应用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9-84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第59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59-60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构成要素第60-63页
     ·分析思路第60-61页
     ·商品流通物质层面的构成要素第61-62页
     ·商品流通制度层面的构成要素第62-63页
     ·商品流通观念层面的构成要素第63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系统第63-65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选择第65-81页
     ·物质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第65-72页
     ·制度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第72-78页
     ·观念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第78-81页
   ·本章小结第81-84页
5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指数化第84-109页
   ·几种常见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第84-89页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思想第84-85页
     ·因子分析基本思想第85页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85-86页
     ·层次分析法第86-87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87-88页
     ·几种评价方法的比较第88-89页
   ·基础层指数生成第89-95页
     ·基础层指数生成原理第89-92页
     ·计算过程第92-95页
   ·分层权数的构造第95-106页
     ·AHP构权原理第95-97页
     ·计算过程第97-106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数合成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6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与实证分析第109-141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现状的区域分析第109-129页
     ·东部区域分析第109-115页
     ·东北部区域分析第115-117页
     ·中部区域分析第117-122页
     ·西部区域分析第122-129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聚类分析第129-134页
   ·商品流通现代化战略组合分析第134-139页
     ·精益战略第134-135页
     ·协同战略第135-137页
     ·智力支持战略第137页
     ·比较优势战略第137-138页
     ·流通先导战略第138-139页
   ·小结第139-141页
7 研究贡献、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141-143页
   ·主要研究贡献第141页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141-142页
   ·未来研究方向第142-143页
附录第143-187页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87-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1页
后记第201-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应对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