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1 引言 | 第17-38页 |
·绒山羊绒毛生长与调控 | 第17-19页 |
·绒山羊毛被组成及生长规律 | 第17-18页 |
·影响绒山羊毛被生长的因素 | 第18-19页 |
·毛囊周期形态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 第19-24页 |
·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形态及变化规律 | 第19-20页 |
·参与毛囊调控的信号通路 | 第20-24页 |
·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 | 第24-28页 |
·角蛋白基因 | 第24页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 | 第24-25页 |
·绒山羊内分泌激素类基因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山羊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研究的意义 | 第28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保护优质品种资源 | 第28页 |
·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培育山羊新品种 | 第28页 |
·本论文用到的主要分子生物技术 | 第28-35页 |
·PCR-SSCP技术 | 第28-30页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30-33页 |
·实时定量RT-PCR | 第33-3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绒山羊内分泌激素类基因SNP研究 | 第36-37页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绒山羊皮肤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37-38页 |
2 研究一 绒山羊内分泌激素类基因SNP研究 | 第38-71页 |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实验样品 | 第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本研究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植 | 第38-40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及相关网站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40-41页 |
·PCR反应 | 第41-42页 |
·绒山羊产绒性状候选基因的PCR-SSCP分析 | 第42-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等位基因频率 | 第44页 |
·基因型频率 | 第44页 |
·多态信息含量、基因纯合度、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44页 |
·群体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的检验 | 第44-45页 |
·方差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6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结果 | 第45页 |
·PRL及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45-52页 |
·MLT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52-59页 |
·IGF-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59-61页 |
·TG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61-66页 |
·讨论 | 第66-70页 |
·PRL、PRLR基因与绒山羊体重和产绒性状的关系 | 第66-68页 |
·MLTR基因与绒山羊体重和产绒性状的关系 | 第68-69页 |
·TG基因与绒山羊体重和产绒性状的关系 | 第69页 |
·关于各基因位点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3 研究二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绒山羊皮肤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 第71-91页 |
·试验材料及其来源 | 第71-72页 |
·试验羊及样品采集 | 第71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71-72页 |
·芯片 | 第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82页 |
·样品总RNA的提取 | 第72-73页 |
·RNA质检,RNA甲醛变性胶电泳 | 第73页 |
·RNA纯化 | 第73-74页 |
·反转录合成单链cDNA | 第74-75页 |
·体外转录合成cRNA | 第75-76页 |
·aRNA纯化 | 第76-77页 |
·cRNA反转录 | 第77-78页 |
·cDNA纯化 | 第78-79页 |
·荧光标记 | 第79-80页 |
·芯片杂交 | 第80-81页 |
·芯片清洗 | 第81页 |
·芯片扫描 | 第81页 |
·芯片图像的采集和数据分析 | 第81-82页 |
·聚类分析 | 第82页 |
·试验结果 | 第82-88页 |
·绒山羊皮肤组织总RNA提取结果 | 第82页 |
·基因芯片杂交结果 | 第82-85页 |
·绒山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 | 第85-88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88页 |
·讨论 | 第88-90页 |
·关于实验羊的选择和采样 | 第88-89页 |
·关于基因芯片技术 | 第89-90页 |
·关于芯片杂交结果的分析 | 第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4 研究三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PATHWAY分析 | 第91-9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96页 |
·基因功能分类分析(gene ontology) | 第91-94页 |
·Pathway信号通路分析 | 第94-96页 |
·讨论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5 研究四 Realtime RT-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准确性 | 第99-110页 |
·试验材料及其来源 | 第99-100页 |
·试验羊及样品采集 | 第99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99-100页 |
·实验方法 | 第100-104页 |
·引物设计 | 第100页 |
·样品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100页 |
·DNase Ⅰ消化基因组DNA | 第100页 |
·Total RNA纯化 | 第100-101页 |
·Total RNA纯化效果验证 | 第101页 |
·Total RNA消化效果验证 | 第101-102页 |
·RNA逆转录 | 第102-103页 |
·RealTime PCR反应 | 第103-10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04页 |
·结果 | 第104-109页 |
·绒山羊皮肤组织总RNA提取结果 | 第104-105页 |
·看家基因GAPDH基因的Real time PCR结果 | 第105-106页 |
·待测基因PAX6基因的Real time PCR结果 | 第106-108页 |
·待测基因CSN2基因的Real time PCR结果 | 第108-109页 |
·讨论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页 |
6 结论 | 第110-111页 |
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